第五十八章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59(1 / 2)

“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

摘自于创立魏武卒的吴起和魏武侯的一段对话,意思就是江山是否能够稳固,并不仅仅在于国都的周围是否有险峻的地形,国君是否仁德,是否能够善待百姓,也是同样重要的因素。

毫无疑问,类似窦武这样儿的“正人君子”,是很喜欢听到天子能说出“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这种话的。

因为这能说明天子有心修德,是一个能够实行仁政的明君。

所以,在听到窦太后说刘宏曾经说“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之后,窦武原本心里的不爽也消去了大半,剩下的那些,更多的还是对于刘宏的担心。

可惜的是,刘宏说出“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是故意为而为之的断章取义,而窦武听在耳朵里的内容却是被他自己给断章取义了。

这段话真正的高深之处,在于最后的那句“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有最后一句话的辅助,吴起和魏武侯的这段对话就是说“险要的地形很多,但是仅凭地形并不足以成为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依仗,真要一个国家稳定发展,最重要的是君主必须得修习德行,施仁政于民,让百姓安居乐业,要不然的话,随便哪个都百姓都恨你这个当国君的不死,就算你有险要地形又能怎么样?”

而没有了最后一句话,这段话的意思就变成了:“江山社稷是否稳定,全在于国君是否修习德行。”

这踏马不是纯纯的扯王八犊子吗?

历史上倒是真有人喊出了这句话并且认真的去做了。

不过,喊出并且履行了这句话的,是著名的高粱河车神赵二赵光义。

当时赵大赵匡胤在陈桥驿欺了柴家的孤儿与寡母,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后仍以东都开封为都城。

但是在赵大的心里,开封因为无险可守等诸多因素,其实并不适合做为都城。

最适合做为都城的,还得是长安或者洛阳。

其中,长安是赵大心中的最优选,洛阳则是赵大心中的第二选择。

只不过,因为在建国初期需要稳固政权等因素,赵大并没能在第一时间就直接迁都,而是在登基称帝十多年之后才提出迁都。

然后著名的高粱河车神赵二赵光义同学就喊出了更加著名的“在德不在险。”

在听到赵二同学的说法后,赵大同学默然不语,等赵二离开后才说了一句“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竭矣。”

实际上,当时赵大同学想要迁都长安或者洛阳,其内心固然有借迁都的机会削弱赵二同学实力的想法,而更重要的却还是“据山河之险以去冗兵”。

后来的事情果然被赵大同学说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