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樊父反唐丁山弃(1 / 2)

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将穹苍作烘炉,熔万物为白银。

我,樊梨花,虽身为女子,却身披战甲,手握长枪,驰骋沙场。今日,却不得不放下手中的长枪,匆匆赶回家中。

父亲西蕃寒江关总兵樊洪,竟然反唐起兵,这消息如晴天霹雳,让我惊愕不已。我策马疾驰,心中却是五味杂陈,不知该如何面对这一切。

当我踏进家门,只见父亲身披龙袍,手持长剑,一副志得意满的模样。我心中一痛,上前道:“父亲,您为何要反唐?这可是大不敬之举啊!”

父亲冷笑一声,道:“大唐气数已尽,我樊洪取而代之,乃是顺应天命。你身为我的女儿,理应助我一臂之力,而非在此阻挠。”

我闻言,心中一阵悲凉。我知道,父亲已经被权力蒙蔽了双眼,不再是我曾经敬爱的那个父亲了。我深吸一口气,道:“父亲,女儿不能助您为虐。您若执迷不悟,女儿只能与您兵戎相见。”

父亲怒喝一声,挥剑向我砍来。我身形一闪,躲过这一剑,却不想父亲失足跌倒,误触剑锋。鲜血染红了他的龙袍,他眼中的光芒也随之黯淡下去。

我呆呆地看着倒在地上的父亲,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悲痛。而此刻,樊龙、樊虎二人怒而向我刺来,我失手之下,竟将他们误杀。

家中一片混乱,我知道,这里已经不再是我的家了。我无奈之下,只能离开这个充满血腥和背叛的地方,前往西蕃寒江关投唐。

我骑着马,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悲痛。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我只知道,我必须为我的选择负责,为我的信仰而战。

当我抵达寒江关时,薛仁贵将军热情地接待了我。他听我讲述了家中的变故,深感同情。他拍着我的肩膀,道:“樊将军,你既已投唐,便是我大唐的忠臣。我会向皇上禀报你的情况,并为你安排妥当。”

我感激地点了点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我知道,我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大唐才是我的家。

不久之后,薛仁贵将军果然向皇上禀报了我的情况。皇上对我表示了赞赏和欢迎,并下令封我为征西大元帅,统领大军迎战突厥。

我感激涕零,发誓要为大唐的繁荣和安宁尽忠职守。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结识了薛丁山。

薛丁山年轻有为,英勇善战,我们很快便成为了知己好友。然而,我却没想到,我们的关系会因为一场误会而走到尽头。

新婚之夜,薛丁山突然怒气冲冲地闯进我的房间,质问我为何要杀父投唐。我惊愕之下,才知他误解了我。我试图解释,但薛丁山却不听我的解释,执意要与我断绝关系。

我心中一阵悲痛,我知道,这个误会可能会成为我们之间的鸿沟。我深吸一口气,道:“丁山,你若不信我,我也无话可说。但我希望你能明白,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的安宁和繁荣。”

薛丁山冷笑一声,道:“你口口声声说为了大唐,却杀了你的父亲和兄弟。你这样的女人,我怎么能信?”

我闻言,心中一阵刺痛。我知道,无论我怎么解释,薛丁山都不会相信我了。我无奈地摇了摇头,道:“丁山,你若执意如此,我也无话可说。但我希望你能明白,我从未后悔过我的选择。”

薛丁山拂袖而去,留下我一个人在房间里默默流泪。我知道,这段感情已经走到了尽头,但我依然会为大唐的安宁和繁荣而战。

薛仁贵将军得知此事后,怒而责令薛丁山向我赔礼。然而,薛丁山却固执己见,不肯低头。薛仁贵将军无奈之下,只能将我们分开,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我离开薛丁山后,心中充满了悲痛和失落。但我知道,我不能因此而沉沦下去。我要为我的信仰而战,为大唐的安宁和繁荣尽忠职守。

我率领大军,踏上了西征之路。我知道,前方的道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但我不会退缩。我会用我的勇气和智慧,为大唐争取胜利和荣耀。

(悔)

樊家反唐事件后,寒江关内,秋风萧瑟,落叶纷飞。薛丁山站在营帐之外,目光深邃,凝视着远方。他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樊梨花的怨恨,也有对自己固执己见的懊悔。

回想起新婚之夜的误会,薛丁山的内心如同被烈火焚烧。他始终无法相信,那个曾经与他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外敌的女子,竟然会杀父投唐。他固执地认为,樊梨花是一个心机深沉、野心勃勃的女人,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然而,每当他冷静下来,回想起与樊梨花共度的时光,那些并肩作战、共同面对生死的日子,他的心中又会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他知道,樊梨花并非他想象中的那般不堪,她的勇敢和智慧,她的忠诚和坚定,都是他深深敬佩的。

但是,薛丁山的自尊心和固执让他无法低头。他觉得自己是受害者,是被樊梨花背叛的人,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他宁愿相信自己的判断,也不愿意去听取别人的解释。

这种固执和偏见让薛丁山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之中。他既想找到樊梨花,当面质问她的所作所为,又想远离她,不再与她有任何瓜葛。他的内心如同被撕裂一般,痛苦不堪。

而此刻,樊梨花正率领大军在西征的路上。她并没有因为薛丁山的误解而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她为大唐而战,为国家的安宁和繁荣尽忠职守。

她的心中充满了对薛丁山的思念和担忧。她担心薛丁山会因为固执己见而走入歧途,担心他会因为仇恨而失去理智。但是,她也知道,自己无法改变薛丁山的想法,只能默默地祈祷他能够早日醒悟。

日子一天天过去,薛丁山的内心也在经历着煎熬和挣扎。他时常会在梦中见到樊梨花,那个曾经让他心动的女子。但是每当他醒来,面对现实的残酷,他的心中又会涌起一股强烈的恨意。

这种恨意让他变得更加固执和偏激。他开始疏远身边的人,不再听取他们的意见。他的行为引起了薛仁贵将军的注意,将军多次劝解他,希望他能够放下心中的执念,重新振作起来。

但是,薛丁山却对薛仁贵将军的劝解置若罔闻。他觉得自己已经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境地,无法再回头。他开始放纵自己,沉迷于酒色之中,试图用这种方式来麻痹自己的心灵。

然而,这种放纵并没有让薛丁山感到丝毫的快乐和满足。反而让他更加空虚和孤独。他开始怀念起与樊梨花共度的时光,那些曾经的快乐和幸福,如同刀割一般刺痛着他的心。

在一次醉酒之后,薛丁山独自一人来到了营帐外。他望着星空,心中充满了迷茫和无奈。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内心。

就在这时,一阵马蹄声打破了夜的寂静。薛丁山回头望去,只见一名骑士疾驰而来。他心中一动,以为是樊梨花回来了。但是当他看清骑士的面容时,却失望地发现并不是她。

骑士带来了一封书信,是樊梨花写来的。她在信中表达了对薛丁山的思念和担忧,希望他能够放下心中的执念,重新振作起来。她还告诉他,她正在西征的路上,为大唐而战,为国家的安宁和繁荣尽忠职守。

薛丁山读着樊梨花的信,心中涌起了复杂的情感。他既感动于樊梨花的深情厚意,又愧疚于自己的固执和偏见。他知道,樊梨花并没有背叛他,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大唐的安宁和繁荣。

在这一刻,薛丁山的内心终于有了一丝松动。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他意识到,自己的固执和偏见让自己失去了太多,也伤害了太多的人。

他决定放下心中的执念,重新振作起来。他要找回曾经的自己,那个勇敢、坚定、有担当的薛丁山。他要为大唐而战,为国家的安宁和繁荣尽忠职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