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结婚记_分节阅读_第7节(1 / 2)

  不过他和许运昌还不太熟,听三组组长说,这人不好领导,也就随他去了,他笑眯眯的对佟珍珠说,“小佟,上级要来咱们农场检查了,咱们组的工作报告就由你来写吧。”

  “一下午的时间够不够?”

  许运昌这会儿正扛着工具准备走呢,闻言放慢了速度。

  佟珍珠以前掐尖要强,主动为自己揽了不少活儿,其中之一就是组里的工作报告,一年四季都是她来写的。

  但这辈子她不想这么做了。

  她笑着说,“马组长,我听说你在扫盲班考了第一,上回农场开会,你的发言也很好啊,我倒不是不能写,但我毕竟工作体会没那么深刻。”

  “可能编的还不如您自个儿写得好。”

  马庆林这人不太经夸,一听觉得是这么个道理,他挺谦虚的说,“我没什么文化,要不这样吧,我回去琢磨琢磨,写好了你帮着改改。”

  佟珍珠答应了,“成啊,没问题!”

  吃过午饭,趁着大家伙儿都在午休,佟珍珠和楚秀兰背着竹篓悄悄出发了,走到约定的地点,高志军和许运昌已经在等着了。

  高志军挺高兴,说,“你们要捡菌子,算是找对人了,没有人比我更懂这个了!”

  他是本地人,认识的菌子多,也知道那些好吃那些有毒,有的毒菌子长得差不多,采回来要是吃了,弄不好会要命的。

  附近的十村八寨,都有因为吃菌子中毒,甚至死掉的。

  前年,有个上海知青不慎吃了毒菌子,很快就口吐白沫了,幸亏往医院送的及时,拣回了一条小命。

  现在知青们可不敢随便去捡菌子了,都是要当地人陪着。

  高志军这么高兴,还有一层原因。

  他是本地人不假,但不是乡下人,而是昆明人,父母都是高级教师,他这捡菌子的经验,还是跟他爷爷奶奶学的。

  但他并没有上山打猎的经验。

  许运昌可不一样,他这人挺傲,可也是真有本事,这两年,野鸡野兔子越来越不好打了,不少有经验的知青都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

  许运昌却从来没有落空的时候,但他不喜欢带人,都是单独行动,这次能主动带他,高志军激动的昨晚都没睡好。

  四人踩着一条小路一口气爬上了山,在许俊昌的带领下,往东南方向又走了好一会儿。

  其实这边仍然还不算深山,还算是外围,树木都不太密,大部分还都特别矮,还有好大一片竹林。

  但这边儿菌子挺多的。

  高志军折了一段树枝当棍子,小心的挑开地上的腐叶和松针。

  很快就找到了两处菌子。

  楚秀兰小心的把野生的菌子采下来,由衷的说,“高志军,你太厉害了!”

  高志军谦虚的笑了笑,说了几点要注意的,然后把树枝递给楚秀兰,“这没啥难的,你们肯定也都成!”

  许运昌把带来的水和干粮留下一半,语气还是挺拽,“佟珍珠,楚秀兰,你们记住了,就在这附近找菌子,可别走远了。”

  “不然也是瞎耽误功夫,这座山,也就这儿菌子多点。”

  还真别说,这边儿菌子是挺多,尤其是见手青特别多,也就个把钟头的功夫,佟珍珠和楚秀兰就发现了不少。

  而且,楚秀兰还找到了一朵不小的干巴菌。

  她高兴的简直就要跳起来了,“珍珠,你还记得吗,那次小冯就是用这个菌子做的炒饭,那个味道简直鲜得要命!“

  小冯叫冯丽丽,是个昆明知青,她和佟珍珠一样入了党,特别讲求进步,最善于团结群众,人缘好的不要不要的。

  楚秀兰跟着小冯捡过菌子,但都没有找到干巴菌,小冯说,这个东西是要靠缘分的,有时候翻遍一座大山也找不见。

  不知不觉中三个多小时过去了。

  带来的小竹篓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菌子,佟珍珠和楚秀兰都特别满意,顺着一路留下来的记号回到原处,等了好一会儿,许运昌和高志军才回来了。

  他俩的收获也不小,打到了两只挺肥的山鸡。

  高志军兴高采烈的说,“咱们一会儿吃烤鸡啊!”

  行至半山腰,许运昌指了指旁边一处空旷的地方,说,“就这儿吧。”

  版纳的六月,天黑特别晚,这会儿出了林子,外面就亮太多了,太阳还有些耀眼,十分尽职尽责的挂在天边。

  凉爽的山风吹在人的身上,特别的舒服。

  许运昌把肥鸡递给高志军,走到一棵歪脖子榕树下,又呲溜几下爬上去了,很快下来,手里多了一把破锅。

  佟珍珠一下子就想起风筝了,忍不住笑了,”许运昌,真没看出来,你挺能藏东西的呀!“

  许运昌没说话,但在没人看到的角度,微微翘了翘嘴角。

  高志军把铁锅抢过去,咋咋乎乎的说,”许哥,你歇着,我去找水啊,生火也等我来啊!“

  说完急匆匆的去旁边的小溪打水了。

  许运昌当然没有干等着,他是最早一批知青,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亲手参与建设了五分场,都是风餐露宿过来的,对于野炊这事儿再熟悉不过了。

  他很快捡来树枝和枯草生了火,高志军也打来了水,没一会儿,两只山鸡都收拾干净了,一只半抹了盐和香料架在火上烤,另外半只用锋利的刀子切成块,丢到锅里,再把处理过的菌子丢了进去。

  佟珍珠和楚秀兰完全都插不上手,干脆擎等着吃了。

  没一会儿,香味儿就飘起来了,而且越来越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