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怡情 151(1 / 2)

仁宗又找回了年轻的感觉~

华清宫的墙果然比皇宫的墙好爬多了~

半夜难眠,翻墙出去,走几步路就是勾栏瓦舍,妓院戏馆,还都是通宵营业的那种,人生怎能不快乐啊~

等朱成公过来拜见仁宗的时候,就见仁宗眼窝深陷,印堂发黑,哈欠连连,一脸用肾过度的样子~

德保公公站在一边两手一摆,满脸苦涩,无可奈何~

“太上皇,您,您,您可曾听过一句话,风流唯少年啊!”朱成公心下叹气,若不是仁宗丹青画的好,还待他至诚,毫无架子,他可真是懒得理他啊!

仁宗眯缝着眼睛,深思苦想,“听过啊,朱成公说此话何意?”

德保公公拧紧了眉头,也是绞尽脑汁,莫非是什么隐喻不成,莫名说了这一句,瞧他们三个,哪一个都算不上少年了啊?

“呵呵呵!老年当然叫下流了!”朱成公冷笑几声,发出冷哼,眼睛轻眯,发出嘲讽的光芒~

仁宗……

德保公公连忙转过头去,努力绷紧了脸,望望窗外,春风日暖,暖风徐徐,柳树枝随风摇曳,发出了春的召唤。

春分了,万物复苏,该出去郊游踏春了。

梨园今日热闹非凡,楼上楼下挤挤挨挨的人站满了院子,戏台上正在演一出《荆钗记》。

这《荆钗记》讲的是温州名士王十朋,以荆钗为聘,娶钱玉莲为妻。后王十朋得中状元。丞相想招赘,王十朋拒亲,因此被报复,调往边远之地任职。

地痞流氓欺骗钱玉莲称王已入赘相府。加上继母逼迫改嫁,钱玉莲愤然投江,被福建安抚使钱载和救起,认作义女。

后来,丞相势败,王十朋升任吉安知府,回家接母,并发誓终身不娶,谢绝钱载和招婿美意。及至荆钗重现,夫妻始得团圆。

仁宗坐在二楼的雅间里,随着扮演钱玉莲的青衣眉飞色动,一时讲到继母刻薄,尖酸刁难,不由咬牙切齿,口吐芬芳!又闻钱玉莲愤而投江,不由热泪两行,泪湿衣衫,看得柳芸娘目瞪口呆,瞠目结舌啊!

这太上皇看来和她家老爷子也一样的啊,都是食五谷杂粮,感情都一样的充沛啊~

史书记载的秦皇汉武,一统江山的威猛霸气,在这太上皇的身上是一点也瞧不出来啊~

德保公公瞥到程夫人的眼神,心里颇有些尴尬,太上皇咱好歹是见多识广拥有天下的皇帝啊,怎么这样一惊一乍的,瞧把人家夫人惊的…………

他十分赧然,只好权做不知道,一心沉迷艺术表演里,你还别说,这些个南戏,虽然比不上宫里的排场大气,端庄壮丽,可这呢呢哝哝,声泪俱下的,竟然十分让人动容,他一个老太监都恨不得跳进江里,把她救起来喽!

等到王十朋认出荆钗,方知钱玉莲没有死,仁宗和德保两人都喜极而泣,有情人终成眷属啊,人间圆满了,好戏好戏啊~

德保不等仁宗的眼色,爽利的拍拍手,“赏!”

台上青衣小生老生等都欢喜匍地,叩头谢恩,仁宗站起身子,走到扮演王十朋的小生面前,轻声问道,“你就是刘知喜?知喜,好名字,哪里的人,今年多大了,平日练功都练些什么?”

头一次见太上皇,还这样和颜悦色平易近人,对于他一个小地方一路闯出来的人来说,真的是受宠若惊。

刘知喜战战兢兢,磕磕绊绊的行了礼。

“小的橘子州,州人,今年十六了,十六了……”

“嗯,不错。”仁宗点点头,瞧他畏缩的样子,顿时失了聊天的兴趣了,看了促狭的程娘子一眼,又看了风清云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朱成公一眼,兴致寥寥的走出后台。

本来他还想细问一番这南戏讲究什么,吹打弹唱同上京的戏班子有什么不同,温州那处他没去过,也不知道是怎么样的景致,可这刘知喜,说话颠三倒四的样子,搅得他失了兴趣。

他有这么可怕吗?他一向仁善爱民,和风细雨,朱成公就不说了,差点跑他头上拉屎,程娘子也是江南小妇人,不也随和自然吗?

仁宗怏怏的回了坐席~

结果一回头就见程娘子笑眯眯的,一脸促狭的样子,不由叫她上前来,问她笑什么,

柳芸娘露出一排糯米牙,轻盈清脆,“太上皇,臣哪里敢笑啊,只是刚才突然牙酸,咧了一下嘴而已呀~”

朱成公听了,倒是哈哈大笑了~

瞧着伊人笑靥如花,纯净美好,这痴汉的心思又飘上来了~

柳娘子真是一个可爱可喜的狡黠的小娘子呀~

程德青下值赶过来接柳芸娘,就看到朱成公歪着头盯着柳芸娘瞧,嘴角翘起,笑得恶心!

柳芸娘更是笑得不自知,还同仁宗说着话~

他这心里顿时翻腔蹈海,哪哪都不舒服了!

有种自己的东西被他人觊觎的感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