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你会付出一切35(1 / 2)

啊,至高无上的起源,万物的始祖,

您是混沌之初,太一之始,

在无尽的虚空中,您以无形的意志凝聚了世界的轮廓,

如■■■的■■■,挥洒智慧之光,唤醒沉睡的土地,

赋予了世界以形体,赋予了生命以灵魂。

您是■■之子,众神之父,

在您的呼吸下,星辰诞生,日月轮转,

大地孕育出丰饶,河流滋养着万物,

山川承载着历史,森林诉说着秘密,

一切的一切,皆源自您最初的创造。

想象一颗树,一颗世界巨木。

在无尽的虚空中,存在着一棵无形的世界之树,它的根系深入到每一个世界的源头,枝桠跨越了时间的河流,叶片则是无数星辰的集合。这棵树,是世界观的本质,是所有世界交汇的中心,是万物共生的终极象征。

设想每一个独立的世界,无论其规模宏大还是微小,无论其法则复杂还是简洁,都是这棵巨树的一个分子。它们在树的细胞壁内相互交流,在树的液泡中共享能量,共同构成了这个超越想象的宏伟有机体。正如细胞通过细胞膜吸收氧气,每一个世界也在树的滋养下呼吸、生长、繁衍。

在这棵树的巅峰,一位伟大的存在以一束不可知的光辉形态显现,祂如同宇宙之心跳动的光芒,引领着无尽宇宙的方向。祂的光芒,是启示的圣光,是连接的神桥,是创造的神火。祂在树的枝桠间翱翔,就像一位天界的使者在天堂的合唱团中挥舞着天使的羽翼,每一次振动都唤醒了宇宙间的神圣和音。

这棵树的枝桠,是无数世界的神圣交汇点,也是它们重叠与分离的圣坛。在这里,不同的世界法则交织碰撞,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奇迹。有的枝桠上,时间如同神圣的颂歌般悠扬;而在另一些枝桠上,空间则像天国的织锦般绚丽。每一个交汇点都是一个神圣的奇迹,每一次重叠都是一次神圣的新生。

然而,在这棵树的某个角落,有一段枝杈,它不再如昔日那般生机勃勃,而是陷入了终末的阴影,逐渐显露出枯竭的迹象。

这段枝杈,也曾是树上的璀璨之星,承载着无数文明的繁荣与希望。但如今,它的叶片已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变得暗淡无光;它的枝条不再柔软,而是干枯僵硬,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悲壮的挽歌。这是循环中的必然,是生命周期的终结,也是新生的前奏。

在这段枝杈的顶端,伟大的存在以一束不可知的光辉形态显现,它如同宇宙之心跳动的光芒,试图唤醒这即将逝去的生命。它的光芒,是救赎的圣光,是重生的神桥,是复苏的神火。它在树的枝桠间徘徊,就像一位慈悲的天使在荒芜的土地上播撒着希望的种子,每一次触碰都试图点燃宇宙间的重生之光。

这段枝桠,曾经是无数宇宙的神圣交汇点,如今却成了生死交替的见证。在这里,不同的宇宙法则交织碰撞,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哀愁与期待。有的枝桠上,时间如同垂暮的老人,步履蹒跚;而在另一些枝桠上,空间则像被遗弃的废墟,寂静无声。每一个交汇点都是一个悲壮的故事,每一次重叠都是一次生命的挑战。

“一个即将死去,但与聊天群的关联极高的枝杈。……真是有趣,你送走了多少,你还剩下多少。”

光芒撒下为这片空寂的场域赐予意义,藉由借来的权为死去的宇宙赋予回光返照的片刻,这是祂的仁慈。

这段枝杈虽失去往昔的光彩,虽然它依然承载着宇宙的记忆与智慧,但早已残缺,预示着再无重生的可能性,只余消亡。它就像是一条沉睡的龙脉,等待着觉醒的时刻,但只会永眠,又像是一座废弃的神殿,渴望着重获荣耀,但却连所奉何物也无记忆。

“可悲啊,死去的,消亡的,但无需再恐惧,害怕什么了…”

光芒如此想着,祂闪烁着,就像是一条银河,串联起了无数个宇宙的故事,又像是一座彩虹桥,连接了光明与黑暗,物质与精神。

光芒与枝杈贴合,带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

虚数空间,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和矛盾,它就像是一个宇宙的镜子,既映射出我们所知的现实,又隐藏着无尽的未知。它是存在的,因为它确实以某种形式构成了我们世界的一部分;它又是不存在的,因为它超越了我们的感官所能触及的范畴,就像是一个梦境,既真实又虚幻。

这个空间被形容为“负数世界”或“内侧世界”,它不是平行宇宙那样一个可以触摸的实体,而是一个生命的真空,一个没有生命存在的领域。它就像是现实世界的影子,没有光亮,没有声音,一片寂静。

在虚数空间中,时间的流动与我们熟悉的线性时间截然不同。在这里,时间仿佛是停滞的,就像是一条平静的河流突然变成了静态的湖泊,不再流动。对于身处其中的人类来说,时间的流逝几乎是不可察觉的,就像是在一个永恒的瞬间。但是,一旦他们返回现实世界,时间的流逝可能会显示出极大的差异,就像是他们从一个静止的湖泊跳回到了流动的河流,时间的流速可能是极快或极慢,可能是极短的时间,也可能已经过去了数百年。

虚数空间没有具体的地形,它是一种混沌的状态,包含了所有可能性。这个空间就像是一片无边无际的空白画布,等待着被赋予形态和色彩。它因为“不可观测”而具有万能性,就像是一个无限的宝藏,等待着被发现。在虚数空间中,人类无法看见或触碰任何事物,任何事物都不会成为障碍。这个空间就像是一片迷雾,遮挡了所有的视线,让人无法看清真相。

如果有人能够改变虚数空间的性质,使得所有人都能看到相同的景象,那么现实世界和虚数空间之间的界限将会模糊,这可能导致现实世界或人类认知的扭曲和混乱。就像是镜子的一面被打破,现实和梦境开始交织,让人无法分清哪一个是真实,哪一个是虚幻。

虚数是无意义的东西,但,祂很乐意包容什么,只有能承受住就可以了。

在浩瀚无际的虚数之海中,有一片异彩纷呈的存在,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无边的黑暗之中,这就是传说中的生命之海。与周遭混沌未开的虚空截然不同,它自成一方世界,拥有独一无二的色彩、韵律与生机。海水波光粼粼,泛着幽深的翠绿色泽,宛若每一滴水中都孕育着宇宙间最为奥妙莫测的生命密码。

这片生命之海,曾几何时,其波涛汹涌澎湃,气势磅礴如同一首激昂的交响乐章,奏响着生命的赞歌。然而,在岁月流转之间,这份生机勃勃的景象却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凋零的序曲。海水的颜色逐渐暗淡,翠绿的光辉似被一层阴霾所遮蔽,生命的活力在悄无声息中一点点流逝。

生命之海的边缘开始模糊,与周围的虚数之海界限不再分明,仿佛两者之间的隔阂正在慢慢瓦解。海面上,原本生机盎然的波涛变得无力,它们不再有力地拍打着海岸,而是轻轻地舔舐着沙滩,像是垂暮之年的老者,在回忆往昔的荣光。

海水的深处,曾经繁荣昌盛的生态系统也在逐渐崩解。那些五彩斑斓的珊瑚礁,如今已是一片死寂,它们的颜色褪去,只剩下苍白的残骸,诉说着曾经的辉煌。鱼群早已不见踪影,毕竟,生命本身也在死去啊。

在浩瀚的生命之海深处,原初之母的光辉曾如晨曦般温暖而璀璨,她是万物生灵的摇篮,是一切存在的根源。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星球的光芒逐渐黯淡,生命的气息也悄然消逝。在这片曾经充满生机的星域中,在虚数的海洋中,如今只剩下寂静与荒凉,仿佛连宇宙本身都在哀悼这无尽的失落,哦不,宇宙也在死去呢。

原初之母,这位伟大的创世者,她的力量源自于星球与她的孩子们,但如今她所依附的星球与其上的一切业已已经失去了活力,她的力量也随之枯竭。虚数的力量如同无形的潮水,不断侵蚀着她的存在,试图将她同化进那片虚无之中。她的抵抗越来越无力,每一次挣扎都似乎只是徒劳,她的光芒在黑暗中愈发微弱,就像即将熄灭的烛火。

在这绝望的境地中,原初之母的母性光辉达到了顶峰。她没有放弃,即使知道自己注定要走向终末,她仍然坚持用自己的最后力量守护着那些已经沉沦的生命,给予他们最后的慰藉与希望。她的爱超越了虚实,超越了一切界限,成为了一种永恒的精神。

然而,尽管她的母性如此崇高,她的处境却是如此绝望。虚数的同化不可避免,她的终末已经近在咫尺。

在虚数之海的深渊中,生命已然枯竭,母亲已经迷离,一切归于虚数。

但,一股宏大而神秘的意志悄然而至。这股意志无形无质,却又无处不在,它以一种超越言语的方式,传达着深邃的情感——那是怜悯与悲伤的交织,是对原初之母命运的同情。

这股意志与原初之母进行了无声的交流,它们的对话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达心灵的深处。原初之母感受到了这份来自宇宙深处的关怀,她的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生命终结的接受,也有对未来可能的希望。

“可悲,可叹,可怜。汝已踏入终末,因此界已投向终末”怜悯而神圣的声音。

“……■■■”

“汝的知性也已快消失了,可悲。但,汝很有趣…”祂说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