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 / 2)

三兄弟于是又商量起这次该做一个什么大事,让爹爹看到,证明他们这些小年轻的能力,从而获得出征的编制,他们是想当霍去病那样的人物,虽然年轻很多,但对面也不是凶狠的匈奴,而是一些边角溃兵而已。

还是有一战之力的。

萧端端坚决要独孤如愿单带一兵,道歌和道途则想要如愿和黑濑一起带兵——他们三个是不要想去前线的,在这一点上,崔曜等人少见的同心协力,只要露出那么一点点的意思,就直接把他们关禁闭了。

没办法,谁让他们的爹爹威力那么大呢,也只有爹爹同意了,母亲还有明月阿叔他们才敢点头。

唉,都是胆小鬼!

同样的,崔曜、贺欢、斛律明月这些日子,也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襄阳有贺欢手下的西北、六镇兵马;斛律明月是草原、雍州、河东等兵马的总督,更是贺欢名义上的上司。

崔曜有护卫雍州治下,供卫襄阳的汉人精兵。

另外,在府兵制推行后,各州郡有专门的府兵,但这些兵马如今都像发情的野马一样,快要拉不住了。

河北、青州两地那都是遍地的军功啊,尤其是对于新附于雍州治下西北、并州、洛阳司隶等地,他们正想要借此机会向襄阳表示忠心,融入新的朝廷之中,为了进入这次出征的队伍,大家都使尽浑身解数,请客送礼,相互拉踩,无所不用其极。

崔曜和斛律明月,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到三百多位美人,其中不乏有绝世之姿,尤其是崔曜,他虽位高权重,这些年来却没有娶妻,只过继了个弟弟生的孩子,处于被无数人围追堵截之下。

崔曜那个本来如透明人一般、只是给兄长当个普通秘书的崔载一时间也惨遭牵连,被美人围绕不说,连妻子老丈人都被包围了,险些妻离子散,不由向哥哥发出尖锐的爆鸣,要求哥哥把他调到南国去,不然以后每天给哥哥挤加料的羊奶喝!

崔曜没想到还会牵连家小,只能严肃处理,将一些实在过分的人解除了出征资格,这才勉强得到一点空隙。

贺欢因为有着特殊身份,倒没有被美女美男包围——毕竟贺皇后的身份大家都是心照不宣的。但正因为这特殊的身份,贺欢身边的压力却是最多的,不但手下诸如宇文洛生等大将整天像个背后灵一样殷勤备至,连自家三个狗子也不给他松口气的机会,让他在给阿萧的书信里自然而然地带上了各种哀怨。

三个狗子则悄悄小伙伴里合纵连横,准备大干一场,三个狗子更是拿出所有零花钱和爹爹送他们的新武器,准备先组织一个精锐小队,给母亲和那些将军们一个小小震撼。

到时就能在爹爹面前证明自己,说不得爹爹一个高兴,就像汉武帝赏霍去病那样,给个八百人,让他们也能年少成名,名留青史……

萧君泽也知道这次是给他们出难题了,于是便委婉地向萧衍表示,自己可能过完年,就要去襄阳。

“陛下登基,不带上微臣么?”萧衍叹息着问。

萧君泽不由恼道:“你这都快七十岁的人了,怎么还有那么多的胜负心呢。”

然后又温柔道:“表哥你别生气,实在是你走了,南朝这边镇不住啊,你也不能安心,不如这样,你选个子嗣,我带着去襄阳登基,就算是你也去了,如何?”

萧衍虽然对此还是不太满意,但也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便沉默了一下,才幽幽道:“如此,便让维摩与你同去吧。”

萧君泽微微挑眉:“你可想清楚了?”

在这个世界里,萧衍长子叫萧绪,生性桀骜冷厉,行事冲动,被萧衍不喜,次子萧统却是温柔好学,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是萧衍最喜欢的儿子。

维摩是萧衍次子小名,如果让萧统跟着萧君泽过去,那就说明萧衍已经选定自己一脉的下一任家主了。

萧衍轻叹息着点头:“绪儿性情桀骜,为人专为断,你也不喜欢他。你如今年轻,我为大计,自然只能选维摩。”

萧君泽知道这是萧衍在小小的地抱怨,但他却没有多解释,因为原著里,萧昭泽被萧宝卷收到后宫,萧衍起兵杀萧宝卷,顺便把萧宝卷的后妃也一起收入自己宫中,萧衍当时还不知道萧昭泽穿的女装,只当是个美貌惊人的后妃,惊为天人,睡了之后才发现不对,他还算仁厚,就准备放萧昭泽出宫,好好生活。

结果萧昭泽出宫,却发现有孕,带着孩子过了一段还算安宁的时光,被他刚刚成年的长子给看上了,一番虐身虐心,又因为孩子把萧衍卷了进去,朝中大臣们知道后,纷纷要求把萧昭泽这妖孽杀了,以免他迷惑皇帝,让他们父子相残,最后慈悲温柔的萧统背叛父兄带着萧昭泽逃往北魏朝……

这种剧情要萧君泽对那萧绪温柔,实在是为难他了,要不是看在需要萧衍的份上,早把打发走了。

不过,既然萧衍决定相助了,倒也还好,萧君泽又去见了自家国舅。

那硝化甘油或许不那么对症,谢澜这些日子不那么难受,呼吸畅快、脑子也不昏沉了,却还是不能劳累,萧君泽也不让他做什么事情,谢澜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朝局的一种稳定。

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带着小喵和小狗两个一起去襄阳。

初春天还很冷,这个时代,小孩疫苗也没有,很容易夭折,两个狗子还没满两岁,让他们远行太麻烦了。

萧君泽思考许久后,决定把青蚨和魏贵妃留在宫中,看着两个狗子,把许琛也留下来,这才安稳。

至于谁来护送他去襄阳——萧君泽决定让斛律明月带着人过来,然后再启程。

同时,他也向襄阳去信,准备登基大典。

这次,他要向天下宣告,襄阳正式起兵,同时要通报国号、建立国都,把临时运行的官制调整固定下来,然后封赏功臣,设立各种行省,然后再出兵。

第309章 生活不易啊

正月,历阳书院外,一户人家正在清点着米缸里的腊肉,头发已经半白的妇人将一整条腊肉用麻绳串起,有些不舍地抚摸了数下,这才与几个米糕一起,放在桌上。

一名身形健壮的少年拿起书袋,看着桌上的腊肉,提在指上:“阿娘,还是换那条瘦的吧。”

妇人还没开口,旁边的汉子已经皱眉道:“法生,我平日是怎么教你,祖院长给你机会,让你入学,这恩重如山,如今你怎么变成这般模样,一点束攸你都舍不得?”

陈霸先不由无奈道:“祖夫子喜欢素食,不喜肥油,时常让我送肉时拿瘦的送去,但凡是肥的,他都直接丢出来,不收的。”

陈文赞有些胡疑地看着儿子,对方坦荡地回视,这才有些犹豫地让妻子将那条几乎全肥的腊肉放回米缸,又挑了一条的七分瘦三分肥的腊肉出来。

陈霸先这才收起腊肉,趁着天还未完全亮,前去拜访师长。

“ 把这豆乳拿上!”陈文赞指了指桌上竹水壶,叫住他。

陈霸先顿脸色一青,连忙道:“这个给三弟和长姐喝吧,我这赶着去上早课呢!”

说着,飞奔而出。

看儿子走了,陈文赞问老妻道:“这几日,家里的黄豆还能换多少银钱?”

“二十石,卖了七石,当还能再卖得十二贯钱。”妻子温柔地答道,“到时加上年前攒下来的,足够让老二读完整个学年了,另外,姑娘的嫁妆,也够老大娶个媳妇了。”

她眉宇间虽然都是生活的风霜,但在说起这事时,却是喜滋滋的。

他们家本是在江东讨生活,前些年,建康城风起云涌,吴兴的郡守以服役之名,挑选壮丁前来建康,参加了“吴兴运河疏浚业务”招标,赚了许多钱,换了大量的机器,在吴兴纺织羊毛、丝绸,而陈文赞是其中一个因着丁役留在建康生活的普通汉子。

为了在建康城生活,他们夫妻还有陈家其它几个族人,租佃了这里的菜地,赚了不少钱,家里的长子因为识字,也很轻易地找了一份在码头记录的活计。

最让他们满意的,就是家里孩子们都能顺利求学、读书,有了大好前程,尤其是最近,他们靠着书院的机器,发了大财。

那轰鸣机器,在他们眼里,那机器一点都不吵,只要能让孩儿们过得好些,连那呛人的烟雾,都是好闻的。

另外一边,陈霸先才出门,三弟就悄悄摸摸地从窗外翻了出来:“哥,你别害我!”

“谁害你了,”陈霸先理直气壮地道,“这豆乳一般人还喝不上呢,你休要胡说。”

没办法,他们家开了个豆腐坊。

先前,祖夫子弄了一个铁制的大机器,能以煤推动,但又重又沉,还挺耗费炭石,夫子说此物废了,既不能放马车上,也放不了大船上,动力差得太远,准备把它拆了回炉重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