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东一锄头,西一锄头69(1 / 2)

李世民确实是对陈平安在被宣召之后,未能站出来好生地和魏徵等人辩解而气愤不已。

但是,他更多的其实还是对魏徵等人对于儒学的死忠而生着闷气。

说白了,在他看来,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人是跟随他多年,真正忠心耿耿的人,应该是会支持他的,却在这时候选择了沉默。

李世民切身感受到儒学在这些读书人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又是如何根深蒂固。

当然,其实最大的原因,还是只有李世民一个人知道陈平安的真实身份,也接受了陈平安的醍醐灌顶、狂轰乱炸,给他描述了一个高科技、高质量发展、和平公正与法治的现代化社会大蓝图。

也就是说,真正睁眼看世界的人,也就只有李世民一个人。

他明白科技发展的好处,而高士廉等人不知道啊。

完全未知的未来,才是非常可怕的。

再加上,李世民差不多也摸清楚了陈平安的性子,多少有一点儿与世无争的感觉。

或许,这就是陈平安自己也说了的一个生活在法治时代之下,接受着法治的教育,道德情操的熏陶,人人都坚守着道德的底线,从而达到了真正的和谐、自由、友善的新时代繁荣昌盛的王朝。

李世民也不过是想要稍微敲打一下陈平安,却也不会太过,此人还有着大用,已经被他捧在手心、含在嘴里了。

“免礼。”

李世民放下了手中的奏章,声音依然有一些低沉。

陈平安直起身,老老实实地站着,目光也是十分坦然,一点儿没有担惊受怕的意思。

事情缘由已经说了,李世民若是还生气,他也没办法。

好在,李世民还是十分器重陈平安,而这件事情上,也并非是陈平安的错。

早在当初李世民提出要不要建立科学院,让陈平安来当院长,来教导弟子的时候,陈平安就提出了见解,说过现在还不是时候,连最基本的教育都未能建立起来,直接一步登天,建立科学院,教导弟子放弃儒学,接受格物致理的思想是不太可能得。

然而,李世民在听了陈平安于曲江宴上的那些话,有一种世家子弟不过如此的感觉。

既然如此,不如建立科学院,让陈平安教导弟子,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好早一些实现和千年之后那个高科技发展的时代差不多的盛世。

以前,李世民觉得只要是大唐强大,只要是内圣外王,只要是天下一统、百姓安宁,盛世肯定会到来。

没有战火纷飞的时候,百姓们安居乐业的时候,那就是一个盛世。

脑海中对于盛世的印象和固有的认知,可能也就是隋文帝时期了吧。

然而,当陈平安描述了一个千年之后的中原世界之后,李世民心中对于盛世的认知,也就更加具体,并且被无限拔高了。

这也是他为何要在这时候,提出建立科学院的提议。

一来,也是想要早一些推广科学,早一些让科技使得民富国强。

其二,也是想要试探一下高士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等人的反应。

其三,也想要看一看陈平安的反应。

总之,这一次的突然提议,也并非是心血来潮,而是一次试探。

“来人,赐座。”

李世民的神情上,周围宦官、宫女小心翼翼的表情上,可以看出来,他刚刚肯定是好似猛虎下山,一顿狂怒。

陈平安抱拳道:“多谢陛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