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榜文(1 / 2)

“如今是富者得以全生,穷民难以活命,姑娘莫要去了。”

梦麟听了微微皱眉,沉默不语,看似三三两两的人,背后却是无数黎民百姓。

漓凤深吸了口气,心中涌起莫大的悲伤,无论桃源是不是指定的任务,出于道义,也断然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不过万事开头难。”她又从包袱里面拿出许多干粮,嘱咐道:“这点吃食应该还能支撑数日,你们一路上小心。若是此行顺利,能消了桃源的灾厄,还望各位还乡。”

青年哽咽的声音里露出一抹激动,“姑娘高义,必是上天派下来救苦救难的神仙,若是故土能恢复原状,谁又愿意背井离乡。”他深深一躬,“我先替乡亲们谢谢二位了。”

他又说了些感激的话,才领着其他人蹒跚前行。

两人驾着马车徐徐行进,一路上也碰见几名流民,他们觉得面孔陌生,好奇打量了几眼,并没有上前询问。

马车走了一夜的路,抵达桃源的时候已是黎明时分,漓凤抬头望去,城门尤自在晨曦里紧闭着,在三月的晨风里散发着凛冽逼人的气息,心中不由地发出重重的叹息。

忽而,耳边传来悠扬的笛声,她循声望去,有个十一二岁年纪的牧童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骑着一头水牛缓缓经过,微风吹过,细碎的小野花扑簌簌掉落,馥郁袭人。

“牧童。”她正想招呼,眨眼间牧童已然消失了,恍然一场梦。

两人在外面等了半炷香的时间,城门才缓缓打开。

县城规模不算小,主街道是一条东西方向的大道,坐落着四五家客栈酒肆,只不过此时已经是民事凋零,街衢冷落。行到市口的时候,倒是看到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显得十分热闹。有两个衙役模样的人左右摆列,十几个衣着各异的男男女女站在檐下观看。

于是,两人下了马,与其他人一道挤在人群中,听到周围人的讨论。

有人念着房檐墙上张挂着一纸榜文:“微州府累年亢旱,民田荒芜,河道搁浅,空井生泥,民不聊生。特张榜聘求招明师,仰望十方贤哲,行大神通法事,祷祈神润膏泽,渥我荒民。若得甘霖溥济,愿以百金之资酬谢,决不虚言。”

“原来是在招求法师祈雨救民。”漓凤嘴角挂笑,用胳膊轻轻碰了碰梦麟,轻声细语道:“赶情这是你的买卖啊。”

梦麟微红了脸,掩饰的轻咳了声,讪讪道:“人间的雨数自有天定,不可肆意妄为,况且我还不是得道的真龙,没有兴风布雨的神通……”

漓凤有些惋惜的摇摇头,“那着实可惜了。”

忽然一阵推搡,一位气势沉凝、身如山岳的中年男子拨开人群,上前几步,一脸自信满满地揭下了榜文,顿时引起了一阵骚动。

衙役忙施礼道:“仙师,快随我来。”

眼尖的漓凤发现他的腰间也挂着一枚五行令牌,于是想跟着上前,不聊被后面的衙役拦了下来,“你又不曾揭榜,无需凑热闹跟过来。”

漓凤晃了晃手中的令牌,“他有令牌,我也有令牌,大家都是同道中人。再说,你这祈雨榜文又不是指定一人,刚才我是来不及揭。”

梦麟也在一旁数道:“俗话说的好,人多力量大,祈雨之事多多益善,多多益善。”

衙役听着有理,也就没有横加阻拦。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