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草根将军69(1 / 2)

岳飞在努力整顿防务的同时,大力发展生产,治愈襄汉地区遭受伪齐蹂躏和战争造成的创伤,襄汉地区成为连接宋朝川陕,北图中原的战略要地。

连年的战乱,使得民不聊生,朝廷财政锐减,岳飞体谅朝廷的困难,决定安排将士们屯田,用拿刀枪的双手生产粮食,减轻朝廷负担,同时也给部队补充一些粮饷,帮助将士们解决一些困难,为今后北伐收复失地做好物资准备。

唐朝强盛时期的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国土面积达1237万平方公里。宋太祖赵匡胤创立的宋朝与唐帝国相比,国土面积大大缩水,即便在巅峰时期,也只有300万平方公里,常规仅维持在280万平方公里左右,不足唐帝国的四分之一。

好在宋朝商业发达,福建泉州港成为与世界各国贸易来往的重要大港,弥补了西北丝绸之路被西夏阻断,不能跟西域各国交往带来的贸易损失。自从与辽朝签订檀渊之盟之后,北宋以金银绢帛换和平,因而与辽国、西夏两国大多数时间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战事,得到了一个较为和平的环境,民众生活较为富裕,国家财政收入相当丰厚。尽管国内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不断,但是都很快被朝廷镇压下去。尽管北宋国土面积比唐帝国大幅缩水,这个商业大国的财富却高居世界榜首。

金军南侵,挖走了淮河以北大片土地,跟北宋相比,南宋国土又缩小了三分之一。国土缩小,财力也相应减少了许多。更要命的是除了金人不断南侵,各地还有许多流寇和反叛势力割据,战乱不断。直至岳飞第一次北伐,杨幺依然盘踞洞庭湖地区。

尤其是金兀术搜山捡海时期,由于豪强的盘剥,加上金兵与宋军溃兵、土匪的轮番抢掠,民众生活艰难,许多百姓只能以树皮、草根、野菜充饥,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人吃人现象。民不能安居,自然就不能乐业。南宋地盘缩水,财政收入减少,国力不济,军费开支反而增大,要养活庞大的军队,最好的办法就是屯田。依靠军队自力更生,解决部分粮饷。

据历史记载,军队屯田起源于西汉,汉文帝时期就有军队戍边屯田,开拓和驻守西北边境。

屯田分为民屯和军屯两种两种形式,所谓民屯,就是招募大批流民和当地无地农民,按照军队编制编成组,由国家提供土地、种子和劳动工具,生产出来的粮食由国家和农民按比例分成。

军屯则是由不打仗的士兵自行耕种,生产的粮食全部归军队所有。

军屯又分两种类型,一种是由现役军人屯田,随宜开垦,且耕且守。另一种是士家屯田,参于屯田生产的成员可以是从征将士的家属,也可以是尚未抽调的预备役士兵。军队为参加军屯的军属提供食宿,发给奉银。参加屯田的预备役士兵按照现役军人待遇,提供粮饷和装备。

最早提出屯田制度的则是曹操部下栆祗,曹操整合军屯与民屯,在各地设立田官专门负责屯田。

这次收复襄阳六郡,岳家军诸位将领均建立奇功、最辣眼睛的除了小荷初露尖尖角的小将岳云,还有刚编入岳家军,初次跟随岳飞作战的牛皋。

牛皋姓牛,说话也牛逼哄哄,说三天拿下随州,果不其然,还真的三天之内便拿下随州,兑现了诺言,一点都不吹牛,在岳家军中留下了良好的形象。

牛皋是鲁山县人,他的家在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石碑沟村。十七岁那年,牛皋娶了临近村子的姑娘王氏为妻,王氏一连给牛皋生下两个闺女,害得一心想要儿子的牛皋气的胡子翘上天。不过王氏肚皮还算争气,第三胎就给牛皋生下一个大胖儿子。终于有后了,牛皋高兴的手舞足蹈,给儿子取名叫牛通。“通”者,通达,没有障碍也。牛皋期望儿子一生平平安安,没灾没难,顺顺畅畅度过一生。

真是人如其姓,牛皋长的膀壮腰圆,不仅人长的高大,而且力大如牛。俗话说靠山吃山,深山里长大的牛皋以打柴为生,力大如牛的他挑着一千斤重的干柴依然健步如飞。别的樵夫进山打柴都要带扁担,唯独牛皋的打柴方法跟普通人不一样,他从来不带扁担。每回打好柴,便选一棵结实的树木砍下来作扁担,将两座像小山一般的柴挑到鲁山城售卖,换些米面和油盐酱醋茶赡养年迈的娘亲和妻儿。

牛皋不仅力大无穷,他还有一个长处,那就是善于射猎,是一个出色的猎手。

牛皋从小就喜欢打弹弓和射箭,他人虽然长得五大三粗,心可不粗。牛皋学习射猎不仅心细,而且练的认真,很有恒心。地处深山的石碑沟林木茂盛,鸟兽众多,还有皮毛珍贵的狼、狐狸和貂,给了牛皋施展射猎的好机会。

牛皋真不简单,他学射箭和弹弓技术仅仅只是为了打到猎物养家糊口,虽然只是个农夫,可他的技术一点都不比专业武士差。牛皋打出的弹弓从不落空,射出的箭从不虚发。百步之内要他射狐狸左眼,绝不会射到右眼。

日复一日的艰苦劳作,牛皋不仅练就出一身强壮的体魄,同时,还将射箭技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无形中为后来的抗金斗争做足了技术准备。

牛皋生活的时代棉花刚刚传到我国,仅仅只是富人的观赏植物,既没有大面积推广,棉花也没有被人们作为织布和御寒的原料。棉花没有被作为御寒材料,狼皮和狐狸皮就成为御寒的好东西,尤其是狐狸皮和貂皮,更是达官显贵、有钱人的钟爱之物。狐狸皮和貂皮虽然珍贵,不过,并不是什么样的皮子都能卖到好价钱。好的兽皮身上不能有破洞,只要有一丁点儿的破洞就不值钱了,这就要求猎手必须具备一手好技能。

牛皋凭着自己练就的百步穿杨高超技艺,打的兽皮没有一张身上是有破洞的,每箭都射中野兽眼睛。每每进城卖柴,牛皋不是捎带几只山鸡野兔,就是带几张狼皮或者狐狸皮。虽然过不上大富大贵的富裕生活,倒也求得温饱,牛皋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没事的时候便逗逗两岁的小孙子,其乐融融。

金人南侵,不仅威胁到赵宋朝廷的存亡,也打破了中原人民的平静生活,搅黄了牛皋含饴弄孙的舒心日子。虽然金人暂时还没有到鲁山,国家存亡匹夫有责,一腔热血的牛皋毅然加入保卫家乡的抗金队伍。

牛皋的特长是善于射箭,他便到鲁山县衙当了一名射手,负责日常治安,同时教民兵射箭,为日后抗击金兵做准备。

金兵攻陷鲁山,牛皋组织队伍抗金。牛皋武艺高强,为人又豪爽耿直,深得民众拥戴,他一声号令,四乡八里民众纷纷加入他的队伍。儿子牛通不甘寂寞,也来凑热闹,非要跟爹爹一起去打财狼。

“你去干什么?回家呆着去!”牛皋没有同意儿子的要求。

牛通不服气,应道:“爹爹,您为什么不让我去打金狗?好没道理!”

牛皋问道:“咱父子俩都去了,你奶奶、你娘、你媳妇,还有你的三个孩子咋办?谁来管他们吃喝?谁来管他们的安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