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誓师北伐60(1 / 2)

岳飞的主张得到朝中宰执朱胜非、赵鼎的支持,高宗赵构对岳飞这个新崛起的年轻将领印象很深,在他的脑海里,岳飞打了好多恶仗、险仗,却从来不计较待遇,没有埋怨过人力物力的匮乏。

岳飞的品德被很多主战派欣赏,李纲称赞他“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年来之所少得”,甚至断言他会成为宋朝的中兴名将。

绍兴四年(1134年)三月十三,高宗赵构采纳了岳飞建议,下旨任命岳飞兼任荆南、鄂州、岳州制置使,全权指挥这路人马,收复襄汉等地,命令刘光世的刘家军作为增援部队。

为了加强岳家军实力,高宗赵构将牛皋、董先、李道等各部人马全部拨给岳飞,从那时起,牛皋、董先等人成了岳家军的主要战将。此外,高宗赵构还将湖北路安抚使司颜孝恭、崔邦弼二军暂时划归岳飞指挥。

高宗赵构之所以会采纳岳飞北伐建议,一是他想以战求和,二是平息主战将士的怨气,三是伪齐刘豫步步进逼,高宗赵构被逼进了死胡同,为了生存,不得不绝地反击。

伪齐是继伪楚之后金人扶植起来的第二个汉人政权。金人灭亡北宋后,扶植北宋旧臣张邦昌当了伪楚傀儡皇帝,张邦昌胆子不够大,只当了一个多月挂名皇帝便自动下台,还政給高宗赵构,重新北面称臣。

建炎四年年底,为了缓和占领区汉人反抗情绪,金人决定扶植傀儡皇帝,施行以汉制汉政策,经过一翻考查,最后选中了投降金人的汉奸刘豫。

刘豫,字彦游,永静军阜城人,出身务农世家,自幼缺乏教养和德行,曾偷同学的白金盂、纱衣,北宋元符年间,中进士及第。

政和二年(1112年),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被谏官攻击,宋徽宗不想揭发他过去的丑行,下诏不要追究。不久,刘豫多次上书讲礼制局的事,宋徽宗说:“刘豫是河北的种田人,怎么会懂礼制呢?”宋微宗将刘豫贬为两浙察访。宣和六年(1124年),判国子监,拜官为河北西路提刑官。

金兵南侵,刘豫弃官跑到仪真避乱。建炎二年,高宗赵构任命他担任济南府知府,当时山东盗贼蜂起,刘豫不愿去,请求改任东南部某郡被拒绝,不得已气愤去上任。金兵围城之时派人以利劝诱刘豫,刘豫想起先前的忿恨,于是蓄谋反叛,杀死了坚决抵抗金兵、反对投降的部将、爱国将领大刀关胜,献城投降,做为给金人的见面礼。

被刘豫杀死的宋将大刀关胜,就是曾经跟随宋江起义的三十六名梁山好汉之一的关胜。他被朝廷招安后,被封为将军,在刘豫手下任职,没有跟随宋江二次造反,却惨遭汉奸刘豫杀害,使得宋朝失去一位爱国抗金将领。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完颜宗弼(完颜兀术)听说高宗赵构已经渡过长江,就派刘豫知东平府、任京东西、淮南等路安抚使,节制大名、开德府、濮、滨、博、棣、德、沧等州,刘麟为济南知府,黄河以南由刘豫统领。

建炎四年(1130年)七月二十七,金朝派大同尹高庆裔、知制诰韩窻册封刘豫为皇帝,国号大齐,伪齐向金“世修子礼”,就是实足的儿皇帝。

九月初九,刘豫即位为“皇帝”,大赦境内罪犯,遵用金朝的年号,称“天会八年”,建都大名。刘豫以张孝纯为丞相,李孝扬为左丞,张柬为右丞,李俦为监察御史,郑亿年为工部侍郎,王琼为汴京留守,他的儿子刘麟为太中大夫、提领诸路兵马兼知济南府。

刘豫以为东平府是他的发祥地,回东平,升东平为东京,改东京汴梁为汴京,降南京为归德府。任命他的弟弟刘益为北京留守,不久又改为汴京留守。又降淮宁、颖昌、兴仁府皆为州。因他生于景州,任过济南知府,节制东平,僭位于大名,就招募以上四郡的丁壮数千人,号称“云从子弟”。下伪诏求直言。十月,封他的母亲翟氏为皇太后,妾钱氏为皇后。钱氏,是宣和时的宫人,熟悉宫中之事,刘豫想仿照宫中各种规制,故立她为后。十一月,改年号为阜昌。

刘豫这个傀儡皇帝没有自己的年号,必须使用金人年号,是个地地道道仰金人鼻息的傀儡,必须听从金人的命令,成为了继五代后晋石敬瑭之后的第二个异族儿皇帝,两人共同开创了华夏“儿皇帝”的记录。

刘豫虽然与张邦昌同为金人傀儡,但是他与张邦昌不同,是个极具有野心之人,想当万世皇帝。绍兴元年,刘豫将伪齐都城由大名府迁到汴梁,改称汴京,实行与南宋相似的制度用来招徕中原百姓民心。

刘豫当上伪皇帝后,任命刘麟为兵马大总管、尚书左丞相。在宿州设立招受司,诱惑南宋逃亡者,大肆招降纳叛,网罗宋军叛将。

在刘豫未僭号时,多次派人劝说东京副留守上官悟,并贿赂上官悟的亲信乔思恭一起劝上官悟降金,上官悟把他们都杀了。刘豫拉拢不了上官悟,又想招降楚州知州赵立,赵立连看都不看他的书信,斩了他的使者。刘豫依然不死心,又派赵立的朋友刘偲用写着大字的旗子来诱降,并说:“我是你的老朋友啊。”赵立说:“我只知道有君父,不知道有老朋友。”把刘偲烧死。

不得承认,不是每个南宋官员都像上官悟、赵立那样有骨气,不怕威胁,不惧死亡,不被名利诱惑的,刘豫虽然碰了许多钉子,但他这一招确实既恶毒又有效,真有人投降了他。

绍兴元年五月,叛军李成被张俊、岳飞打败,渡过长江投降了刘豫。绍兴二年(1132年)二月,知商州董先献商、虢二州叛附刘豫。绍兴二年六月,蕲、黄镇抚使孔彦舟叛附刘豫,他的部将陈颜明不愿当汉奸,率领千余人归宋。

绍兴三年四月,明州守将徐文率领所部海船六十艘、官军四千多人,从海上到达盐城,投降了刘豫,这是南宋影响力最大的一次官军叛逃事件。叛将徐文向刘豫献计,说宋沿海没防备,可以袭取二浙。刘豫大喜,任命徐文为莱州知州,增加二十艘海舰,命令徐文率水军在通、泰之间的长江口一带袭扰宋军,给南宋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像这样利用宋朝内部斗争互相倾轧招来的叛逃人口不在少数,刘豫积极完成金人交给他瓦解宋军的任务。幸亏徐文投降的迟,假如在金兀术搜山捡海之时带着这么多战舰投降,高宗赵构的命运或许就要改写了。

历史证明,叛徒比敌人更可怕,刘豫不仅招降纳叛,还大肆挖南宋的墙角,企图四面围剿南宋政权。绍兴三年九月,刘豫派遣伪通判齐州傅维永等五十余人自登州登船,渡海到交趾,册封交趾郡王李阳焕为广王,而且还结交诸溪洞酋长。,主子金朝亦派遣毛都鲁等二十余人一同前去。

绍兴二年,当时河、淮、陕西、山东都驻扎着金兵,刘麟招乡兵十余万,编为皇子府十三军,作为他的嫡系部队。刘豫赋敛烦苛,搞的民不聊生。

自古中原就有陪葬习俗,历朝历代帝王陵墓更有厚葬习俗。丰富的陪葬品必然会引起一些人眼红,为了得到这些财宝,便诞生出盗墓行业。因而,以不惜挖掘别人祖坟为职业的盗墓者便层出不穷。与一般富人的坟墓相比,帝王陪葬的财宝要多得多,因此,帝王陵园肯定更受盗墓者青睐。

纵观历史,参与盗墓的不仅有民间人士,甚至还有官方组织的专业盗墓队伍。东汉末年,曹操为了解决军饷不足,设立了“摸金校尉”一职,专门发掘坟墓盗取财物以充军饷。

宋朝皇陵也不例外,最先惦记上它们的是金国左副元帅完颜宗翰(粘罕),当时北宋统治阶级即将消亡,完颜宗翰率金国军队进入河南省,途经巩义时,看到北宋皇陵高大巍峨,修建的金碧辉煌,于是,心里便生出盗墓的龌龊念头。此时北宋朝廷尚在,完颜宗翰并不敢公然盗掘皇陵,他便暂时搁置了自己的小心思。为了掩人耳目迷惑人心,完颜宗翰严令禁止金国军队抢掠皇陵陵庙内的祭祀器物,并准备了祭品祭奠永定陵和永昭陵。

微钦二帝被金军掳走后,完颜宗翰立即撕碎了自己虚伪的面具,露出贪婪的嘴脸,下令盗掘北宋皇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