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金山战鼓46(1 / 2)

朱路来得实在太及时了,不仅带来了好消息,还带来五百生力军。真是春风得意,想什么就来什么,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张宪正愁怎么进建康城呢,没想到,远在宜兴的主帅岳飞竟然帮助他解决了。

前几天岳家军在攻打润州的时候俘虏了一批金兵,这批俘虏中大部分是宋人,他们中有以往战斗中被俘,被迫加入金军的宋军士兵,也有杜充之流叛变投敌,裹挟走的士兵,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北方人,也有一些南方人。多数北方士兵家乡已经沦陷,家人流离失所,有的举家逃到了南方,有的家人被金兵杀害,跟金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这些俘虏虽然身在金营,却早已知道岳家军的威名,他们更敬佩岳飞的为人。岳家军只稍作工作,晓以民族大义,大批俘虏便要求加入岳家军,其中还有数名中低级军官。

这次朱路带来的五百人中,有二百人是降卒,其中包括两名军官。他们知道金军的情况,这一路来,就是由这些人出面应对金兵。建康城中有他们的老乡和战友,因此,岳飞便把带领张宪进城救人的任务,放心地交给了他们。

岳飞的信任,令这批俘虏感激涕零。人心都是肉长的,岳飞无私无畏,光明坦荡,深深地感动了俘虏兵,令他们敬佩不已。

去年金兀术突破长江防线,只有岳飞打了六战,且六战皆捷,其中包括打掉清水亭金兵补给站,消灭的敌人虽然不多,可是打破了金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一扫宋军自靖康之耻以来的頽气。

阴霾扫净,就当振奋精神,扬眉吐气。胜仗无疑是一支强心剂,各路宋军纷纷主动出击,打击金兵,韩世忠率领的韩家军就是其中之一。

韩世忠,字良臣,自号清凉居士,延安府绥德军人。韩世忠出身贫寒,十八岁应募从军,长的身材魁梧,风度翩翩,双目有神。韩世忠胸怀韬略,英勇善战,能挽三百斤强弓,飞马射箭,能挥舞铁槊奔驰在峭壁之间,勇冠三军。韩世忠在抗击西夏和金军的侵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与岳飞、张浚、刘光世一道,合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名将。

韩世忠入伍不久就参加战斗,由于作战勇敢,被提升为小队长。韩世忠官职虽然小,但是他积极负责,他带的兵年纪都比他大,可是他作战勇敢,处事公道,说话在理,大伙都肯听从他的指挥。

有一次在与西夏的战斗中,宋军久攻不下银州,韩世忠奋力破城,杀死守城敌将,并将敌将头颅丢到城外,城外宋军大受鼓舞,冒着箭镞滚木一拥而上,最终拿下城池。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跟许多武将一样,韩世忠也做过朝廷鹰犬,镇压过农民起义。小说《水浒传》里说是鲁智深活捉了方腊,真实的历史却不是这样。

利益集团和地方豪强大量兼并土地,引起人民不满,宋朝自建立以来,农民起义不断。到了宋微宗时期,为了建造宫廷园林,设立“应奉局”,搜罗江浙一带民间奇花异石,官员们为了迎合宋微宗玩乐,大举花石纲,强征商船、民夫,拆毁沿途所过州县民房、水门、桥梁,地方官吏趁机敲诈勒索,大发横财,给东南人民造成极大灾难,民不聊生,最终激起民变。

官逼民反,不得不反,北方逼反了宋江,宣和二年(1120年),南方方腊打出“是法平等,无有高下”的口号,带领走投无路的广大民众扯旗造反,自号圣公,短短时间便接连攻陷江浙皖三省数十座州县,拥有部众达百万人,威震东南。

方腊大起义震动了宋廷,宋微宗急调四方兵马征剿,宣和三年(1121年),韩世忠以偏将的身份跟随刘延庆出征。到达杭州后,韩世忠用伏兵计击败数量众多的方腊起义军,先锋将王渊称赞韩世忠作“万人敌”。

随后韩世忠穷追方腊到清溪洞,寻得捷径,直逼方腊大本营,最终亲手活捉了方腊。由于镇压方腊起义有功,韩世忠被朝廷授予承节郎。

韩世忠虽然镇压过方腊起义,和建州范汝为起义,但是,他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反抗外族的侵略战争中渡过。先后参加过抗辽、抗西夏、抗金斗争,他最精彩的人生,便是抗金。

宣和四年(1122年),宋辽在燕山南交战,宋军溃败。当时韩世忠带领五十名骑兵在滹沱河遭遇二千辽军骑兵,我方与敌方兵力是一比四十,我弱敌强,形势十分危急。

面对强大的敌人,韩世忠冷静地告诉士兵们:“兄弟们,千万不要乱动,慌乱就等于找死,一切听从我的安排。”

韩世忠派一部分人马迅速占领身后高地,让另一部分人将燕山溃逃下来的数百名宋军组织起来,列阵擂鼓呐喊助威。韩世忠自己带着几名敢骑兵朝着辽军中枢冲去,砍杀辽军执旗手,夺得辽军军旗。山上宋军骑兵见韩世忠得手,立即冲了下来,辽军顿时大乱,丢下无数死伤者逃命。

宣和七年,韩世忠跟随王渊平定了山东、河北多股农民军、土匪、水贼和叛军,凭借卓越的战功升任为武节郎。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韩世忠跟随梁方平守卫溶州黄河渡桥。在与金兵的战斗中,主将梁方平被来势汹汹的金兵吓破了胆,不是指挥部队迎击金军,而是丢下部队,带着几个亲信逃之夭夭。

主将带头跑路,部队失去主心骨,哪里还有什么战斗力?许多将士纷纷掉头逃跑,宋军不战自败。

唯有韩世忠临危不乱,带领自己不多的队伍拼死突出金军重围,烧了黄河浮桥,将金军阻隔在黄河北岸,平安地退到东京汴梁。

退回汴梁的韩世忠临危受命,升为统制,参与保卫汴梁战斗。

这年年底,韩世忠奉命去协助王渊守赵州,被数万金兵重重包围在赵州城。城中兵少粮缺,军心不稳,士气低落,有人主张弃城逃跑,遭到韩世忠的坚决反对。

当天夜里下起大雪,韩世忠料定这样恶劣的天气金人防守一定会松懈。韩世忠挑选了三百名精兵,冒着大雪,半夜悄悄出城,偷袭金兵营帐。

正如韩世忠所料的那样,围城的金军真的以为,大雪纷飞的恶劣气候宋军不可能出城偷袭,金兵毫无防备,正躺在帐篷里裹着羊皮袄呼呼睡大觉,许多金兵还在睡梦中就被宋军送回姥姥家。

黑灯瞎火中遭到偷袭的金兵弄不清来了多少宋军,只听得宋军喊杀声四起,顿时军中大乱。有的金兵急忙穿衣,仓促应战,有的干脆光着屁股逃跑,相互踩踏者不计其数。遭到宋军袭击的金兵根本无心再战,大败退去。

这次偷袭战后韩世忠升任防御使,回到大名府后被任命为前军统制。韩世忠在河北一带坚持抗金,打出了威名。

靖康之变之时,韩世忠正好领兵在康王赵构所在的济州,他与大臣们一道拥立康王赵构称帝,有幸成为从龙之臣,被赵构视作股肱心腹。

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再次进攻河南,韩世忠主动领兵出战。此时岳飞正受杜充节制,岳飞请求领兵参战,策应韩世忠,然而杜充却一味保存实力,不让岳飞去支援。

由于宋军其他部队策应不力,韩世忠的数千人马难敌十万金兀术大军,被金兵打败,韩世忠奋力拼杀才得以解脱。韩世忠虽然突出金军包围,然而,拥有南宋最强大水军的韩世忠水军战船却几乎被金军烧毁殆尽,损失惨重。

建炎三年三月(1129年),苗傅与刘正彦发动兵变,强立三岁太子赵旉为皇帝,高宗赵构被废为太上皇,软禁在临安行在。

得知苗、刘兵变,张浚通知驻守吴江的张俊起兵会合,驻守江宁的吕颐浩当即决定出兵讨伐,同时,一面派使者回临安安抚苗、刘叛军,一面写信给张俊和刘光世,向他俩通报苗、刘政变的消息。

张浚当即起兵与刘光世和吕颐浩会合,派人到临安劝苗、刘让高宗赵构复位,迷惑叛军。同时,派从临安逃出来的保义郎甄援到刘光世和韩世忠部队中,宣传起兵的消息,刘光世、韩世忠先后率兵到平江,听候张浚调遣。

张浚得到部属要切断吴江桥反叛的密报,派韩世忠领兵到秀州阻止。苗、刘得到消息,打算将韩世忠妻子梁红玉和儿子扣做人质,借以阻止韩世忠进兵。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