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秘密押解(1 / 2)

话说绍兴十一年九月下旬的一天,临近中午时分,一支骑着高头大马的队伍,前呼后拥地押解着两辆囚车,风尘仆仆地进了临安城,朝着大理寺急驰而来。

头一辆囚车关押着两名囚犯,后面那辆囚车单独关着一名囚徒,押解人员前呼后拥地着重护卫着后面这辆囚车。显然这辆囚车上的犯人才是本次押解的重点对象,而头辆囚车上那两名囚犯只不过是顺手捡到的意外收获。

头辆囚车上两名犯人头套黑头套,脖子上锁着铁链,双手钉了副木扭,坐在囚笼里。后头囚车上载着的那名犯人同样头上罩着黑布头套,不同的是脚上栓着两副沉重的脚镣,连接脚镣的每个铁环都有柴刀柄粗细,每副脚镣有五十斤重,两副就是一百斤。只要不是傻子,谁都知道这是一个重刑犯。

这名囚犯双手除了戴了一副沉重的手铐,还被钉了一副木扭,一条尺来长的粗大铁链将手铐和脚镣连在一起。除了佩戴脚镣、手铐和木扭,这名犯人的脖子被固定在囚车的盘头木枷上。

这支押解队伍有点庞大,不仅有十几名身材魁梧、手持刀枪的大理寺捕快,还有十几名武功高强的镖师。这些镖师可不是哪家镖行押镖的镖师,也不属于大理寺,严格的说,应该称呼他们做高级保镖,是宰相秦桧特地花重金招募来的武林高手。平时他们替秦桧看家护院,护送秦桧上下朝,和陪同他的儿子秦禧外出,保证秦桧一家人的安全,只有非常必要时,才会派他们去执行重要任务。

这回大理寺要密捕的这名犯人不仅重要,而且还是秦桧点名要抓捕的人。为了保证抓捕与押解过程不出意外,不仅大理寺派出大队人马,秦桧还特地派出十几名自己的贴身保镖,与大理寺捕快们一道去执行这项特殊任务。

动用这么强大的的阵仗押解犯人,大理寺还是头一回。想来这名被单独关押的犯人不是十恶不赦的朝廷钦犯,便是武功超群的武林高手。

脚镣、手铐、木扭、盘头木枷通常被称作“死刑四件套”,是押解死刑犯上法场的标准配置。动用“死刑四件套”押解犯人的情形并不多见,想必眼前这名远道押解来的囚犯身份不同于一般朝廷钦犯。盘头木枷、脚镣、手铐、木扭数件刑具不仅限制了囚犯的行动自由,连拉屎撒尿都得依靠别人帮忙。

这名犯人乘坐的囚车也非一般囚车可比,囚车的木笼全是用碗口粗原木做成的,木笼的顶部是三寸厚硬木板做成的盖板,盖板中间挖了个圆洞,成为一个巨型盘头木枷,恰好紧紧地套住犯人脖子。囚车底部也是三寸厚硬木板,木板中间安装了一个大铁环,一把大锁将它与犯人的脚镣紧紧的连在一起。

这辆囚车是专门为这名囚犯量身打造的,囚笼显得十分特殊,它只有半人多高。低矮的囚笼若是站着显得太矮,坐着又显得太高,关押在囚车里的犯人只能一条腿蹲,另一条腿跪着。这样的姿势长途押解,本身就是对犯人的一种无情折磨,不仅犯人的脖子会被盘头木枷磨破皮,两只膝盖也会被磨的鲜血淋漓。

一路长途跋涉,囚车终于在大理寺门前停了下来。将三名囚犯平安的送到大理寺,众人提到嗓子眼的那颗心终于可以放回肚子,一个个如释重负般翻身下马。秦桧派来的那班保镖回相府复命,捕快们也要将抓到的犯人跟站班衙役做个交接。

捕快首先将头辆囚车上那两名犯人交给站班衙役,尔后打开特制囚车顶盖,给这名特殊犯人戴上一面一百斤重的盘头大木枷。接着打开将囚犯脚镣铁链与囚车底板铁环锁在一起的那把大锁,连拖带拽地将囚犯拉下囚车,交给站班衙役。众捕快这才地相视一笑,跟着他们的头目去领赏钱。

这名扛枷带锁的犯人身着一件质地极其一般的黑色大襟衣裳,外面套着一件满是尘土的赭色粗布马甲囚服,囚服前后大大的黑色“囚”字显得十分刺眼。历经长时间的押解,饱受非人折磨,又有沉重刑具的束缚,特别是受那条将手铐与脚镣连接在一起的尺来长铁链的限制,犯人无法直起腰,被迫弓着身子。犯人头上依然罩着黑布头套,见不着犯人的“庐山”真面目。不过,从他健硕的体型来看,显然是个年轻人。

大理寺起源于秦汉时期,那时候不叫大理寺,叫廷尉,是朝廷的最高法律审判机构,专门负责审核全国各地重大刑狱案件,相当现在的最高法院。南北朝时期,北齐正式将廷尉改为大理寺,隋朝唐朝宋朝沿用这一称呼。大理寺的主管叫大理寺卿,副主管叫大理寺少卿,其他办事官员还有大理寺丞、大理寺正等。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高宗赵构南逃到临安,将这儿做为“行在”,依然沿用老祖宗旧制,在临安设立中央监狱,即大理寺狱。

大理寺既是最高审判机构,又是最高监狱,是关押、审讯朝廷钦犯和全国重犯的地方。凡是犯上作乱谋反之人、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罪大恶极的江洋大盗,都要押解到这儿关押、审理,由大理寺负责审讯、定罪、执行。

大理寺门口一左一右那两只高大威猛的石狮子张开血盆大口,瞪着两只拳头般的大眼睛,怒视着过往的人们,让人不寒而栗。在百姓眼里,大理寺是个极其恐怖的是非之地,透着杀气和血腥味,显得十分阴森冷清,因而人们都远远的避开它。

大理寺大门旁边摆着一面巨型大鼓,叫作鸣冤鼓。这面大鼓虽然叫鸣冤鼓,然而,即便是真有冤屈,也不能随意去敲它。谁要是敲响这面大鼓,那是一定要挨板子的。朝廷明文规定,管你有理没理,越级诉讼先杖五十,打你屁股没商量。诬告他人罪加三等,不仅要被打屁股,轻则坐牢,重则送命。这面鼓虽然名叫鸣冤鼓,实则是打屁股鼓,送命鼓,因而几乎没有人敲它,使用率极低。

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与所有衙门一样,大理寺坐北朝南。大理寺有三道大门,中间的叫中门,也叫仪门,是上头来的高官和大理寺卿走的“官道”,一般人是不能僭越从这儿进出的,否则,轻则受到责骂,重则以犯上治罪。两旁分别有两个角门,古人以东为尊,代表阳,西为卑贱,代表阴。东角门叫“人门”,也叫“喜门”,是大理寺官员和衙役们走的通道,西边那道角门被称作“鬼门”,也叫“绝门”、“白虎门”,是犯人和死囚犯进出的“贱道”,平时一般不开。

在两名健壮公差的拖拽和打骂下,这名囚犯双手托着沉重的木枷,弓着腰,拖着沉重的两副脚镣,迈着碎步,揺摇晃晃地被押着从那道“鬼门”走进大理寺,朝着大堂走去。角门同样有一道两尺高的巨大石门坎,这名囚犯艰难地抬起被脚镣紧锁的脚,努力跨过那道高高的石门槛。待到双脚跨过门槛,那两副沉重的脚镣铁链便“哐当”一声从门槛上掉落下来,重重砸到石板上。

囚犯走过天井,一步一挨,艰难地迈上石阶,终于走到了大堂。一路上,囚犯脚上沉重脚镣链条狠狠地撞击着地面石板,老远就能听到刺耳的“哗啦”声。

大理寺大堂上方高高地悬挂着一块巨大牌匾,牌匾上写着“执法持平”四个大字。大堂屏风上画着一幅旭日出海图,一轮火红的太阳下方是滚滚波浪。

堂上正中摆着一张审案官员办公的黑漆案桌,桌上有一个斗米大小的木质长方形签筒,签筒里面装着很多画着各种各样的图形、由竹片做成的签子,又称签票。签票是衙役或捕快抓人到堂听审,或对犯人用刑的凭证。此外,还有一块硬木做成的、有棱有角的长方形惊堂木,也叫醒木、界方、抚尺,是审案官员用来震慑犯人,或用来发泄情绪,让堂下闲杂人员安静下来,起到肃静威严效果的工具。签筒和惊堂木是各级衙门公案上不可缺少的两样东西,是审案官身份的标志,少了它,也就少了官威。

公案后方太师椅上,威风凛凛地端坐着一名名叫罗汝缉的官员,在案桌的旁边还摆着一张摆着文房四宝的小桌,小桌后面坐着一名大约五十岁上下、留着山羊胡的师爷,随时准备记录犯人口供。

大堂屏风后面还藏着一位官员,他是专门处理这起案件的主审官,御史中丞何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