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一叶知秋92(1 / 2)

“罢了。”李易明白他们不懂他的痛。他们确实有资格傲慢。

便是弱如大乾,他们也还没品尝到亡国的嗞味。独领风骚数千年,能不傲吗?

“我想说的是,时代不一样了。你们看到枪炮没有?看到火车、汽车、轮船没有?各国间的距离因交通工具的改进,正在缩短。战争的本质因枪炮的出现,正在变化。”

李易指着地球仪:“以前我们没有海上的敌人,不代表日后没有。以前我们没有天上的敌人,不代表日后没有。你们作为国家最顶尖的一批人。要一叶知秋。”

众官一下子沉默了。他们联想到大唐短短一两年间的变化,心头涌现出很强烈的怪异感。

时代变化太快。大唐的崛起,以一个他们完全不明白的方式出现。让人反应不过来。

如果不是有王漓在,大乾只怕会直接被打死,而不是和平演变。

众官员意识到这一点。又想到:若是其他地方出现一个像大唐一样的势力呢?

想像一下,有一个像大唐一般的敌人,从海外开着铁甲船而来。众人皆心惊肉跳。

有了这个前提,邹启再看高丽就不一样了。这个位置太明显,一旦海洋成为坦途,它将成为华夏的一个弱点。而海外的倭国也一下子变成了一把顶着华夏的尖刀。

怪不得陛下非要将这些地方纳入版图。原来想的是将来。

邹启等人都是英才,自然也知道任何技术不可能一直抓在自己手里。

大唐能做出来的东西,其他国家迟早也会做出来。

他们的优势就是占了先机,领先别人几十上百年。但技术肯定是会外泄的,这个无法避免。

邹启与众臣交换了见解,最终心悦诚服拜伏于地。

“陛下英明,臣等愚钝。”他们统一口径,齐口山呼。

这一刻,李易心里多少有点怪异。

他本来还以为这些人都是老古板,对他的观念会接受不能。

没想到,窗户纸一捅破,他们就反应了过来。

“既然你等明白了未来大势,我就不多说了。”

李易坚定的总结道:“自大唐起,华夏含领土、领空、领海,一块也不能少!”

他指着地球仪:“我有生之年,必将这块虚线包含的势力范围纳入华夏本土!这是我们这代人应尽的义务。愿与诸君共勉!”

闻听皇帝的豪言壮语,群臣瞬间心头一片火热。个别老臣更是眼含热泪。

他们是骄傲的人,哪个不想着将国家推到历史的顶点,好在青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以前他们做不到,皇帝也不想做。堂堂天朝上国,给蛮夷上供,真是憋屈无比。

这帮人经过李易的挑选,至少在气节上是说得过去的。

了解到皇帝有此雄心壮志,无不笑颜逐开,大受鼓舞。

至此,小小一个高丽王,死了就死了吧。算得了什么。

众臣又再次热情的山呼了好一会的陛下万岁。这让王漓很吃味。她天天拼死拼活的干活。群臣就从来没有这么热情过。

如今,李易先是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骂得他们狗血淋头。然后几句话就他们哄得热血沸腾,对他歌功颂德。

他光动嘴,不干活的啊!王漓在心中呐喊。

气氛到了,李易也有点上头。

“来都来了,我布置点任务吧。”等群臣安静下来,李易开口说了句让苏明远等人心惊胆颤的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