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恳请陛下收回成命151(1 / 2)

在大盛帝国那尘封的记忆之中,刑部的档案室内,一本本积年累月的卷宗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过往的无奈。

那些陈年旧案,每一桩每一件,无不因证据的缺失和线索的中断而陷入漫长的沉寂。

即使有人能够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从细微之处抽丝剥茧,推理出隐藏的真相,但对于那些发生在遥远边陲之地,或是关键证据隐匿无踪的案件来说,搜集确凿证据依旧如同大海捞针。

“一天解决一桩悬案,实在是过于苛求。”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感慨,更是刑部上下共同面临的困境。

“堂堂盛国的国师,以你的能力,此等小事,自然不在话下。”

皇帝的声音沉稳而威严,一言既出,如九鼎震响,不容置疑。

盛珺薇心中涌起一阵愕然:“?!”

国师?

这个突如其来的称呼让她措手不及。

她明明是来请求辞去现有职务,渴望一份宁静的生活,怎么眨眼之间,命运就给她开了这样一个玩笑?

竟然让她成为了传说中的国师!

在大盛帝国的历史长河中,自古以来,国师一职并非寻常。

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头,更是一种特殊的权柄象征。

国师虽无固定官阶,却能够直接与皇帝沟通,对国家政策施加影响,某种意义上,其权势甚至可能凌驾于宰相之上。

因为宰相处理政务还需遵循既定规则,而国师的行动,在世人看来,往往不受俗世法则拘束,仿佛一切行为皆遵循天道,自由而神秘。

然而,“天意”二字,又怎能轻易定义?

谁又能确保所谓的天意,不会被某些人利用,成为操纵权力的借口?

想那前朝末代君王,耽于享乐,畏死如虎,迷信道士能使其长生不死,因而供养众多僧道,其中甚至还册封了一位国师。

这位国师的真正实力无人得知,但他上任之后,前朝皇帝大肆修建道观,短短数年间,道观遍地开花,民众纷纷弃农从道,田园荒芜,民生凋敝。

大盛帝国成立之初,正是鉴于前车之鉴,果断废除了国师之位。

面对皇帝如此任性的决定,盛珺薇感到一丝不安,这突如其来的国师之位,似乎暗藏玄机,令人难以琢磨。

她该如何应对?

“臣妾斗胆言之。”盛珺薇的声音平静而坚定,她轻轻说道:“微臣学识浅薄,实难担此重任。再者,我玄门有自己的规矩,不可随意干涉朝政,恳请陛下收回成命。”

在她看来,作为一名刑部郎中,专注刑律,不涉其他,尚能不违背先辈遗训。

但国师的职位,则触及更深层次的权力核心,加之她还背负着“相府儿媳”的身份,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

回忆起前世,她曾是郑亦扬背后的推手,助其步步高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