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夏收247(1 / 2)

  在听闻即便要搬去县城里住后,老太太没二话,把大伙儿召集起来,要抓紧时间抢收地里的作物。

  之后还得犁地。

  她可是听孙女说过,狭村这片儿的土地,以后都会交给专人去种些啥药草、高产作物、新奇蔬果……

  一听就是精贵的玩意儿。

  好东西谁都不嫌多,哪怕是没门路卖出去,大家伙自个儿吃,心里都会畅快。

  越是待在穷窝里的人,越是向往一些本不该轮到自己的东西。

  收完作物还得打点行装。

  如今可不是刚搬来那会儿,家家户户一穷二白,光着两只手都能上路。

  虽然收益的大头在沈家手里把着,可乡亲们先前去集市摆摊赚的小钱,多多少少还是留着一些傍身。

  好歹也在这地界生活半年,家中怎么都要添置些物件。

  尤其村里多出陶器坊后,什么砂锅、水罐、茶盏,那是只要自个儿肯出把力气活,再稍花点小钱,便能置办一大套。

  老王跟老宋,乃是一心来做贡献的,如今村里除了沈春行跟刁氏,便属他俩最受欢迎。

  这么一细琢磨,且还大把的事等着去做。

  时不待人啊。

  老太太只歇了一夜,便将全村动员起来。

  “瞧见地里的东西没?越早一天采摘完,便能越快酿成酒。县城的生意就是再好做,且分摊不到每个人头上,唯有把这生意做出去!往远了做!方才能让咱全村都过上好日子!”

  烈日当空。

  刁氏站在板车上,说了一通振奋人心的话。

  也不知跟哪儿学来的。

  大伙儿很给面子,又是鼓掌,又是喊好,显得比过年时还要热闹!

  总归是给自己干活儿,没谁会想着偷懒。

  就连齐先生都给学堂放了假,好让大孩子帮着家里做些送饭之类的轻省活。

  小孩子则玩疯了,成天在田埂上乱窜。

  一会儿去这家田里逮蛐蛐,一会儿去那家田里扑麻雀……

  最高兴的就属沈宴冬,他是沈家的人,理所当然成为孩子王。

  大人们骂谁都不会骂他。

  反倒可能在饭点时,争抢着将其捉回自家田埂上吃饭!

  沈春行看了两日,便看不下去了,把孩子们召集起来,非要他们回去写一篇“夏收感想”。

  大伙儿很迷茫。

  古代科举虽有策论,可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且为时尚早!

  “揠苗助长,非是好事。”齐先生一个劲儿摇头。

  他是最典型的文人风骨,宁可苦自己,也要将孔孟之道传扬出去。

  某种程度上,跟何良仆有点类似。

  当初为着能养活十几个孩子,这才跑去衙门外面替人写状子。

  知变通,但不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