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求贤若渴(2 / 2)

“这是先生所做?”

“如何?”

“这……非常正宗,先生,居然对本帮菜如此了解么?”

“先生喜欢就好。”

陈述上辈子是北方人,这辈子是南洋人祖籍福建,但他上辈子在投行上班,工作后便一直待在魔都。

后世的网络发展好社会发展与此时乃是天差地别,他一个普通人的厨艺确实也足以称得上是惊艳了。

“郭先生您喜欢就好,我在镁国,也待了十几年啊,这地方好是好,但到底不是家,光是这吃这一项,就让人受不了,咱的这个胃啊,真吃不惯他们那破玩意,中国胃啊,就吃这中国菜才习惯。”

郭秉文闻言呵呵笑着道:“陈先生的意思,我明白,陈先生您来找我干什么,我自然也是清楚,只是……老夫如今都已经退休八年,今年七十有五了啊,你不觉得我这个老东西,有点太老了么?人老了,也没那么大的心气了,只怕是……不足以受陈先生之重托啊。”

这当然也是实话,自古以来,都是人到七十古来稀,七十五岁高龄的老头,确实已经不是干事业的年纪了。

可特么这不是没招么。

老陈之所以看不上郭先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嫌他太老。

老陈倒是想找梅先生,可这不也没找成么。

教育家在两岸都是大宝贝,那些在建国后留在大陆的,那是想都不用想了,他也不可能跑大陆挖人去。

跟着败军去了某岛的,人家某岛也挺重视教育的,而且人家的教育基础要远比南洋好得多得多得多。

再说稍微有点知名度的人家都看得很紧的。

他们陈家是出过他叔爷这样的大人物的,是明确的小红人儿,某岛对他们自然也是颇多提防,可以说就算是那些个大师们愿意,政府也不会放人的。

总不可能把大师装皮袋子里偷渡吧。

所以基本上他们家能找的,也就是那退休后既没留下也没跟着上岛,躲镁国来颐养天年的那么寥寥几个人了。

郭秉文已经是这寥寥几人中最合适的了。

老不怕,说实在的南洋大学说是创业不假,但具体的庶务有政事委员会,他们也完全可以从南洋本地扶持一个年轻,有干劲,但缺少名望的副校长。

对外的一些大事,对公关系,有他和他爹,还有整个大学的董事会来搞,钱的事儿更是半点不用这个校长操心。

他要的是郭先生的名望,经验,人脉和国际视野,这些并不需要郭先生保持多大的精力,他甚至都并不需要郭先生真的需要去做什么具体的实际工作。

所以……凑合用吧。

老头儿又不是老年痴呆,退休了再返聘不就得了么,现代社会中这种级别的人才,八十了返聘的也不是没有。

祈祷郭先生老了之后能身体健康,好歹给他干个几年把最难的这段草创期给撑过去呗。

当然说肯定是得说得漂亮点的道:“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听闻,郭先生在镁国办了个……中美民间交流会,可见,郭先生您并不甘心真的退休,您一生,创建过两所一流大学,请您务必也给我们一个机会,来帮帮我们吧,我代表新马六百八十万华人,乃至全南洋一千三百万华人,求先生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