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受邀(1 / 2)

陈述其实没什么时间和精力去和林语堂扯皮,两千万的巨款拿在手里,这还是钱么?全特么的是压力。

真的接手开始做了他才知道,情况烂得有多么离谱。

他严重怀疑老陈当初要建学校时完全就是一拍大腿,完全就是因为最近几年橡胶大涨价他赚钱赚得太多烧的。

从去年就开始筹建的南洋大学,都今年了,除了钱之外几乎还是什么都没有。

林语堂这个校长,不是都履职半年多了么?他在这半年的时间里到底干了啥?

和其他的校董一打听才知道,弄了半天,林语堂来了之后一直认为他们南洋大学已经建的差不多了的建筑主体不好看,太土,不符合他心目中国际一流大学的形象。

所以他要把校舍全都推平了重盖!!

董事会当然不同意他推平了重盖,然后大家就发生了争执,而且一争就是小半年。

说实在的,南洋大学的建筑方面至少真的比这个时代的清华北大要漂亮。

再然后,他见争不过董事会,就开始要钱了,说他作为校长,两千万必须全都放他手里。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找了这么个不靠谱的校长,实际上现在的南洋大学除了有钱之外,几乎还是啥都没有。

除了主观困难外,客观困难就更是无比的严峻了。

南洋作为嘤国殖民地,真正的精英华人是念纯英文的学校,大学去嘤国留学的,本质上其实和其他亚非拉的殖民地是没有区别的,大英帝国在殖民地的大缺大德,狮城一样也没落。

而所谓的华文教育,其实就是从私塾开始的,清末民国大乱时有许多读书人逃难来到了南洋,开办私塾以谋生,后来又在老爹和姑父的帮助下在此基础上创办了中学,有了系统的理科。

但时间实在是太短,更是严重缺乏现代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师资力量。

整个狮城三百多家华文中学,整个马来联邦一千六百多家华文中心,能讲理科的老师极少,教科书都是直接将西方教科书拿过来直译的,翻译的还一般,中学老师自己都看不明白。

整个教育体系,本质依然是纯纯的科举倒向型,中学教育还是在以四书五经为主,能写出一手好文章的人不在少数,或许其中真的有进士之才。

可进士之才在这个二战后的新世界有鸡毛的用啊!

精英阶层本来念的就都是英校,华语教育,自始至终,都带着那么点自欺欺人,自娱自乐的性质。

中学都办成这样,这大学,他怎么开?

师资力量就更是问题了,文科大师,尤其是写文章的大师,确实是有一些,但是理科却真没有。

毕竟他的选择范围只有华人,而这年头真的有本事的华人,尤其是理工科人才,人家要么就留在欧美去追求个人事业,要么就和钱老一样回国报效祖国。

人家来南洋的理由是什么呢?

他们倒是舍得开出高工资来,可真有本事的人缺你那点工资么?单靠高工资来吸引人才,确定不是混子么?

他现在严重怀疑林语堂这个校长都是过来混的。

学生学生不行,师资师资不行,心气儿却是不小。

老陈从筹建学校的当天开始,居然就开了记者发布会,放出豪言说要建世界一流大学。

这话听着跟董明珠说她要砸钱做最先进的芯片一样一样的。

南洋的百姓也都跟着亢奋,都沉浸在世界一流大学的美梦之中,实际上他们可能压根不知道啥叫世界一流大学,就嗷嗷蹦的捐钱。

他们是真信了老陈的胡吹大气,却让他这个做儿子的为难的要死,日夜都发愁他爹吹的这么大的牛逼要如何去填。

当然,这些麻烦相比于英殖政府的打压来说,倒也算不得真正的麻烦了。

对此,他也没什么好办法,纯纯是以牺牲,烈士的心态开始工作的,真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