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1 / 2)

注意到了郭嘉的视线,白曦低头看着他:“什么?”

“嘉在想,等入夏便是小曦你的生日了吧。到时候及冠,可有自己想要的字?”

“没有。”

“以前也没有?”

白曦自然知道郭嘉指的是什么:“没有。”

再次合眼的郭嘉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如此啊,嘉知晓了。”搭在白曦手背的手来回摸索着白曦的手背,思考着什么。

白曦乖乖的坐在那里让郭嘉折腾,看着这人又像睡过去:“更衣睡一会儿?”

“睡什么睡,”郭嘉一下子来了精神,“白日宣淫可不是好事儿哦~”狡黠又带了一点儿小小的期待,“这次嘉来出……哦,是真的睡觉啊。”

看着自家爱人似笑非笑的表情,郭嘉蔫儿了下来,意识到自己想得太多:“不睡了,要是又睡着了,今晚便又要被翻鱼了。”

不是很明白为何郭嘉如此执着上下的事情,不过这些小事儿白曦永远不会和郭嘉较劲:“曹公已经打算和袁绍拉开正局了,”言下之意再过几日便不会如此清闲了,“你若不好好休息,过些日子是要受累的。”

“这都是享受,”郭嘉弯起眼睛笑道,“与你相交鸳鸯帐里是享受,出谋划策指点奖赏也是享受。又如何说的了受累~”肺腑之言自然诚恳,“再者说,这场战争未必就能像你想想一般,打的那么艰难。”

郭嘉从不无故放矢,最近的怠慢也是因为军中并没有他什么大事。曹操忙着拉拢人心,贾诩忙着整顿内部,细作的消息源源不断,可偏生这个关头许攸开始作妖,觉得自己是曹操故友,又带人来投,自然是要受到重用的。

何为重用?

要求不高,谋士团第一个位置就好。

郭嘉倒是对这些虚名不做计较,可任凭许攸将自己表面所有的权利都劫走的随意,可不代表曹营中剩下的人都能够接收这样的变动。虽然武将多对文人的叨叨姥姥不感冒,却抵不住郭嘉善舞袖,而许攸自诩身份用鼻孔看人的态度啊。

在郭嘉来之前,那个位子一直属于戏志才。而当郭嘉来了,戏志才便被强制送回养身体去了,自然不存在位置之争。等戏志才身体好了,看着郭嘉如鱼得水的作态,想起第一谋士位置上堆积成山的公文,在颍川书院就喜欢和郭嘉为伍,性子也有几分相似的戏志才,直接将第一谋士的位置完全推给了郭嘉。

这其中除却曹操更喜欢郭嘉之外,郭嘉本身对人心的掌控也有几分因由。对于郭嘉揣测人心的能力,戏志才是自诩不如的。能被曹操纵着在军中偷偷饮酒,成天来回被陈群批还能活的如此自在,可见其间他把握的度。

明面上的事情都交出去了,郭嘉自然有了更多的时间和自家爱人卿卿我我唧唧歪歪。至于那边儿许攸到底被自己不服的手下折腾成什么样子,就不是郭嘉操心的事情了。更何况现在许攸蹦跶的越狠,他摔落的速度也就越快。

“不过袁绍确如我们所料的大发脾气,”白曦想到自己收到的情报,“派回宰杀田丰与沮授一家的人,也被我们的人截下了。”

“做的不错。”郭嘉盘算了一下这步棋应该落在何处,才能利益最大化,“有办法挑动袁绍那几个儿子么?”后方起火才能要了袁绍的命,“嘉记得他似乎对自己的庶子比起嫡子,倒是更受袁绍的宠爱?”

“是。”自从与袁绍开战,白曦的桌子上就堆满了袁绍那边儿的情况,“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袁绍自己的出身由己度人,另一方面那庶子的确与他比较相似。”后面一句话是贬义,笑他只会惺惺作态却没学到根本。

照猫画虎的模样,不要太好笑。

“想办法怂恿他的儿子,争夺送粮的权利。”郭嘉心中稍作思考,“还有河北的那些世族,寻到他们的粮仓一把火烧了。”郭嘉对于世族是真的没什么好态度,毕竟世族垄断了整个上层,寒门要想崛起就如夹缝中生存。

该做的事情郭嘉都做了,剩下的便是一分天命。眼下的局面虽然乍一看对曹操极为不利,可仔细看来袁绍的昌盛如水中花镜中月,他当年振臂一呼一州相应,不过是因为那本就是袁氏一族的根基所在。

并不是说袁绍这个人没本事,本事与能力还是有的,不然也不能灭掉了公孙瓒,迅速的一统半个东北。而是说袁绍这个人目光太过短浅,他只能看到触手可及的事情,却看不见远方的道路。

很多时候近期有利的,却不是长远得利的。

就好像是田丰与沮授的事情,袁绍固然是打压了那些动摇人心之辈,让军中他的威望攀升到了最高,对他的命令再无质疑,可他打压的却是两个能人,两个有真才实学,一心为主谋划的谋臣。

也就是这两个人脾气好,若是郭嘉遇上这样的主公,早就反咬一口,咬死他了。

“等着战争结束,”想起连绵的战火,满地的尸体还有破损的盔甲,郭嘉重重的叹了口气,“小曦便与嘉重归田里,隐居深山可好?”

“好。”白曦看着郭嘉,眼底一片温柔,“只要与你在一起。”

第99章 定局

手下有才又敢与直言的人都被袁绍打入大牢, 剩下的即便是有大才者,或者是能成事的人,都或多或少也都抱有自己的小心思,阿谀奉承藏锋敛锷更是常事。有着这样的上层, 又怎么能指望他们的手下能成大事呢, 所以袁绍的败事来得很快,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兵败如山倒。

先是后部起火, 袁绍的几个儿子为了送粮草这种重要又能博面子的事情争了头破血流, 最后这夺嫡之战甚至烧到了袁绍的后院。很多袁绍曾经以为是意外的阴私, 都被他们掀出来拖扯彼此的后腿, 一时间乌烟瘴气好不热闹。

最后送粮草的任务还是被袁绍最喜欢的儿子袁尚给夺走了, 除却这儿子长相与袁绍年轻时有几分相似的因由之外, 还因为袁绍觉得这孩子性格与他如出一辙。

袁尚得了这等美差自然是找到了自己手下好好地谋划,他贪功又觉得这次粮草运输是在自家地盘安全的紧, 所以没有采用分批运送的方式, 而是召集了几万的士兵猛士,想着运到前线一次的给自己的父亲送过去。

却不想好好地护送任务却在半道出了意外,一股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黄巾余孽得了消息欲图劫粮,屡试无果之后放火烧山连带粮草也少了个干净, 供养几十万大军的粮草就这么一把火被烧成了灰烬。

袁绍知道此事后,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昏了过去。

败势便是从此彰显,继粮草之后, 被袁绍派出执行任务的死士回报,他们的人在中途被截下, 不要说是田丰和沮授的家人, 就连他们家的仆人都没看见。

屋漏逢夜雨, 更要命的是他们的行动不知被谁透露了出去,眼下袁绍的后方都知道袁绍的手下因为激怒了他,被他关押大牢不说,还要牵连家人一起杀头。

这个就捅了大篓子,田丰和沮授是谁啊,他们可是比郭嘉等人还要大了一辈,成名多年名响寰宇的名士,是曹操求都求不来有身份又有能力的正统官员啊。这些年他们二人究竟被袁绍蹉跎成了什么样子,众人也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

田丰在冀州很有名望,他最初入仕便是被太尉府征辟并推荐为茂才,后被选为侍御史。为官为政战战赫赫兢兢业业,为百姓不知做出了多少实事。有因他出身显贵,对世族也是颇有建树,虽然为人耿直,可无论是世家还是平民,都对他印象非常好。

而曾为冀州别驾,后被表为骑都尉的沮授,是袁绍占据冀州后三翻四次上门来求,才成了他的从事。按道理来说,人家跟了你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结果人家袁绍一转头就将人关起来不说,还要将人连带他的家人一起弄死?

最荒谬的是,为的就是两句争言,与你所思所盼不同?

嘴巴长在别人身上,你还不允许别人说道说道?瞧瞧人家隔壁的曹操,祢衡裸衣骂街骂的多难听啊,人家曹操知道后怎么样,亲自给他披衣倒水听他慢慢的骂,若是觉得有理还询问上几句,就这么坦诚的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都是诸侯,怎么就相差了这么多。

民心不稳,军心不定,臣子不言,如何定天下?

曹操守着面前细作传来的信息,顺水推舟,或离间或拉拢,将袁绍一步一步的推向了败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