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往事(1 / 2)

  到了门上,递上名刺和拜帖一问,才知道林二郎一大清早就跟着他父亲去了郊外庄子,这一去得住上三五天。

  董晓悦只好悻悻地打道回府。

  按理说三五天也不算长,一晃眼就过了,可董晓悦不知怎么的,回到家中之后便开始坐立不安,右眼皮跳个不停,心里惴惴的,有种不祥的预感。

  她寝食难安地在家里待了大半天,终是忍不住吩咐下人备车马,别说三五天,她就是一时半刻也等不及,只想立即找到林二郎,把那块劳什子玉佩拿回来。

  第64章 往事

  林家南郊庄园的后山上有座不起眼的坟墓, 墓前种着棵亭亭如盖的大槐树, 没有立碑,坟上覆着茂盛的青草,乍一看只是个小土丘。

  林家父子默默在墓前站了一会儿, 山风将两人的衣裳吹得猎猎作响, 悬崖下传来松涛和瀑布溅涌的声响。

  林甫眼眶微红,像被风沙迷了眼似的觑了觑眼睛,哽咽道:“阿霜,我和二郎来看你了。”

  说完他看了看儿子, 似乎在用眼神暗示他说点什么,林珩与他对视了一眼,并未领会他的意思, 仍旧沉默不语,只是慢慢跪下,从提盒中取出鲜果清酒等祭品——自他有记忆以来,她阿娘一直茹素, 不沾丁点荤腥。

  林甫背着手看着儿子有条不紊的动作, 无意插手或是帮忙,他们年年来此祭奠林珩的生母, 这些琐事一向是林二郎准备的。

  他忍不住又暗自打量儿子冷峻的侧脸,从饱满端正的额头,到笔直的鼻梁,再到刚劲的下颌骨,一丝不苟地研究。

  如果林珩此时转过头来, 就会发现他父亲的眼神冷冷的没有丝毫温度,不像是打量儿子,倒像是要从蛛丝马迹中鉴别出一幅古画的真伪。

  林珩仔细地摆好祭品,往银酒觞里斟上酒,带着丁香和椒柏气味的酒香顿时随风散开。

  他放下酒壶,拿出线香和火折子。因为风大,他转过身用身子挡住风,点了几次,好不容易把香点燃,谁知刚把香插.进莲纹青瓷香炉中,香又灭了。

  “算了,”林甫皱了皱眉道,“心意到了便是。”

  林二郎没再坚持,幅度极小地点了点头,把香插进香炉,端端正正地磕了三个头,刚直起身,莫名刮来一阵大风,把香炉连同祭品一起掀翻,香灰撒了一地,满杯的酒全泼在土里。

  林珩脸色煞白地扶起香炉和酒杯,用帕子擦去沾上的香灰、尘土和酒液,重又斟满酒,可香怎么都点不着。

  “算了,”林甫挥挥手,又催促道,“车架还在前边候着,再向你阿娘叩个首就回罢。”

  他们一早定下祭拜完林珩的母亲便去林中狩猎,仆从们已经在门外整装待发,只等他们这边结束。

  林珩淡淡地道了一声是,伏下身,以额触地,停留了许久,然后站起身,转了个方向,面朝林甫又跪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