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帝陵与塔,老父操心114(1 / 2)

  “而尚书省又分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医部,七个部门。”

  “诸子百家愿意退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三省七部这个制度。”

  皎月适当作出简略解释,“就好比兵部,这里百分之七十的官员都来自兵家;户部百分之六十的官员来自阴阳家和计然家这类在数学领域有建树的学派;工部百分之七十的官员是农家和墨家那些专业技术过硬的人;而刑部,那就是法家的天下,人人都能全篇背诵秦法;医部更是专业性最强的一个部门,里面的大多数人都是厉害的名医。”

  “很显然,在这种专业性极强的要求下,儒家这类作用在思想上的学说,并不符合光耀帝想要的治国人才要求。既然他们做不到,那退让就成了不得不为的事。”

  解释完中秦的制度,皎月上大招,“光耀帝登基的第一年,也就是秦历20年,光耀帝统一学说这一年,为了填补六部中的职位空缺,光耀帝举行了中秦第一届科举。”

  皎月把科举制度简单解释一遍,道:“无论是品德和名声,都很难定义人的高下,但把书

  读成什么样,那是实实在在的事,一张卷子就能辨别高下。”

  皎月放出当时考试的画面,从地方到中央,参加科举的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贵族也有黔首。

  “光耀帝对参考的人并没有太多的要求,无论男女,只要年满十五岁,且不超过四十岁,皆可参加科举。”

  “而这些参加科举的人,在地方考的内容是一样的,等到了中央,才会根据职位的不同参加专业性更强的考试。考过的人最终进入殿试,由帝王亲自出题考核,正式封官。”

  紧跟着,皎月放出部分考卷的内容,“考卷上的内容,全都在光耀帝为诸子百家制定的框架内。”

  “诸子百家的人,要么接受光耀帝的安排,接受考核成为官员。要么反抗到底,彻底退出帝国的上层阶级。”】

  看仙幕的诸子百家们,“……”

  这手段,真是一环接一环,让人防不胜防。

  嬴舜华努力仰着小脑袋,看天看仙幕,就是不看诸子百家的人。

  她还不是光耀帝,还没那么刚,怕被敲闷棍。

  就算是掩耳盗铃的安全感,她也要。

  【“学得文与武,卖与帝王家。说白了,世间的文人雅士,无论他们心中有多少抱负,想要把生活的国家建成什么样,前提都得获得一官半职,否则一切都是枉然。即便是孔老夫子也得周游列国。”

  事实也正如皎月所说,面对强势的帝王,面对势不可当的科举,诸子百家唯有妥协。

  甚至,很多人都是欢欢喜喜的成为帝王的臣子,成为帮帝王填充框架的一份子。

  “老赢家的皇帝们,都是懂得打完棍棒给甜枣的。开启棍棒和甜枣策略的帝王,正是光耀帝,而九陵塔就是棍棒之后的巨大甜枣。”皎月放出回溯石,并让其画面占据整个仙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