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改进东汉农具65(1 / 2)

邓范,字士载。

这不就是邓艾吗。

宋应星颇为吃惊地望着目前这位仅有十余岁的孩童。

不应该啊,按道理来说,邓艾应该会在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时被带去汝南,之后就会加入曹魏的阵营。

但是,现在却成了诸葛亮的学生。

宋应星将目光投向诸葛亮。

诸葛亮也是明白宋应星心中所想。

“此事和店家有关。”

果然。

宋应星露出了了然之色。

也就是说,他记忆中的三国似乎未来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偏移。

那与之相对的,大明应该也可以脱离九年之后亡国的悲剧。

或许,他可以请三国猛将前往大明末年。

“士载,这位先生名为宋应星,字长庚,可是一位难得的大才。”

“见见见,过过过,先先生”

“孔明先生过誉了,长庚实在不敢当。”

听着诸葛亮的介绍,邓艾一脸好奇地望向宋应星。

他可是知晓卧龙先生惊人学识的,能被卧龙先生称为大才的,邓艾对其极为感兴趣。

随后诸葛亮将宋应星带着前往那几株刚刚发芽的作物旁。

宋应星半蹲下身子,开始查看起这些作物与他印象中的作物有何区别。

“士载,这些作物都是你在照顾吗。”

宋应星回头看了一眼邓艾。

邓艾的小脑袋瓜点了点。

“照顾的极为不错。”

宋应星的夸奖,使得邓艾很不好意思。

对于宋应星的身份,邓艾的好奇之心更甚。

他有些搞不懂,为什么看对方的穿着是一副士族的打扮,但是对于农事却异常了解。

“孔明先生,除了甘薯我未曾见过,土豆与那玉蜀黍的嫩芽倒是与我印象中大差不差,只不过叶子更加茂盛,根茎更为粗大,如此推测,想来将来产量不低。

对了,听说还有肥料。”

“没错,那旁边的就是。”

诸葛亮的手指向角落上的一个土罐,宋应星缓步走至土罐旁,将土罐拿在手里打开,就看到了土罐中躺着一颗颗仿佛珠子一般的肥料,而且其中还有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面而来。

他伸出手,从罐子中轻捻一小撮,放于鼻尖闻一闻,并没有闻出其中的成分。

“这就是化肥吗?不知是何制成。”

宋应星的目光看向一旁的诸葛亮。

“我也曾问询过,不过,用店家的话说,就是此物的制成极为复杂,似乎是通过什么化学合成。”

化学!

宋应星对于这个名词不陌生。

与物理同在理学下。

宋应星的目光再度落回到土罐中。

化学,竟然能够制作肥料?

有趣。

“不知府中可有犁地的犁。”

“先先先生,我我我去去去拿。”

望着邓艾离去的背影,宋应星笑了笑。

“长庚何故发笑。”

“只是觉得世事无常,没想到如此年岁的邓艾,以后会成为武庙七十二将。”

武庙七十二将?

“对了,孔明先生,你也是武庙中人,与白起,韩信,孙武等并称为武庙十哲。”

“长庚谬赞了,我何德何能能与以上之人并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