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生只活给自己看(1 / 2)

有的人上进心很强,一心一意的想往上爬,有很高的学历,也有不错的见识,但是心性不足,就很难成事。从年轻熬到年老,可能还是习惯性的唯命是从和欺上瞒下,用以慰藉自己的心性不足。

有的人上进心一般,但是时机很好,学历见识也差不多。但是心性很好,乐意踏实的勤奋的努力,没准慢慢也能成一点事。从年轻努力到年老,或许能够在某一方领域有自己的见地。

最不好的就是习惯性的阿谀奉承投其所好,我的老父亲身边曾经就有若干类似的同事,当然,是在哪个年代的体制内,很多事情也是说不清楚的。领导爱好喝酒,他就陪着喝酒。领导爱好打牌,他就陪着打牌。领导调走了,新来的领导不喜欢喝酒不喜欢打牌,但是喜欢写作,他就无所适从了。最后可能处长也没当上,到退休了也就那个样子。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活给别人看的,无论你活到那个层级,又或拥有多少财富和地位。真正活给自己看的人少之又少,而且很多所谓活给自己看的人又显得自私自利。

其实真正的问题在我看来就两个:要么是原始心性有问题,这种人很难自我完善和调整;要么就是所谓的对比心太重,不能在自己的内心中找到自己活着的自洽逻辑和闭环。

当我们去看别人有很大房子的时候,我们也想努力换一个。这个目标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且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也是非常正确的。差就差在,得到不喜,未得不焦,做到这八个字就很难了。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活着真的没有那么苦不堪言,更没有那么多不满和悲鸣。那天有个我的朋友留言,说她18岁就出来做事,因为家里很穷。中间还经历了好多事情,朋友的背叛,婚姻的不幸,各种波折和挫折,但是现在在一个小县城,开了一个快递点,日子平淡且幸福。

古语叫“知足者长乐”,知足这个词本质就是不比较。但是,不比较不是不努力,不是不奋进,不是没有目标。而是能够接受自己客观现实的前提的心性的修炼,然后在自己尚可能为的方向去坚持着,就足够好了。

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比较是非常重的,其实我得表象也一样。

我儿子刚上初中的时候,表现的并不好。原因有两个,1、他小学毕业的时候把腿摔折了,在家坐轮椅呆了有几个月。2、长时间疏于学习,意识还有惯性已经没有了。导致开学的时候的几次考试都不那么理想。

我们家就能很坦然的接受他的现状,当时和我老婆讨论的是,如果他真的是学习不好,那未来上个中专也不错。只要他自己能够觉得能够认同,我们没有任何意见。

当然,这个是我们的心性,并不是我们躺平又或不作为。当然,可能这里还有有一些命格在里面,因为恰好当时,我的工作在发生调整,有大块的时间可以去照顾我儿子的学习。原先,我基本是没有空余时间去思考他的学习情况,基本一直是散养,不是时间没有,是脑子里装不下他的很多细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