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我以为他们是哥们儿(2 / 2)

“呃!”银次郎一怔,本以为这个大足源之助千兵卫要指着自己骂一顿的,结果却是这样一番评价,让银次郎一时间不知道怎么接话茬了。

说罢,大足源之助千兵卫从腰间掏出一个口袋,把里面的东西倒在地上,有铜钱,也有手指大小的金条和银条,说道:“请准许我赎回大门五郎兵卫的首级。”

其实吧,这些首级在首级检视之后就没用了,如果地方派人来讨要,为了彰显自己的气度,胜利的一方一般都会同意对方把首级带回去。比如当年桶狭间合战,今川义元被讨取,他的家臣冈部元信就只身前往织田家阵营,请求让自己带回今川义元的首级。如今有人要花钱赎回去,那自然是更好。

尽管讨取大门五郎兵卫的是银次郎,但是准不准许带回首级的决定权在织田信长,所以银次郎就看向织田信长。

“准许了。”织田信长点了点头

“十分感谢。”大足源之助千兵卫立刻叩头感谢。

然后,大足源之助千兵卫走到大门五郎兵卫的首级面前,用一块白布轻轻地,仔细地擦拭首级,然后开始吟唱诗文,算是超度大门五郎兵卫。

“我正恋君苦,待君门户开,秋风吹我户,帘动似人来。”

“嗯?”银次郎听着大足源之助千兵卫吟唱的诗歌,是选自《万叶集》的一首情诗。

“难道?”银次郎开始仔细观察大足源之助千兵卫的神情,果然,那哪里是铁哥们好兄弟的表情啊,分明是含情脉脉的未亡人的模样啊。

果然,就听到站在自己身边的前田利家感慨道:“美浓武士的众道之情,实在是感人至深啊!”

我去,银次郎本以为这个大足源之助千兵卫是大门五郎兵卫的家属,或者刎颈之交之类的挚友,没想到这两个人原来是好基友啊!

从热血豪迈的兄弟情,一下子变成了暧昧的基情,这如同过山车一样的变化,让银次郎觉得整个人都傻了。回想起刚才大足源之助千兵卫打量自己的眼神,银次郎不禁菊花一紧,浑身起了鸡皮疙瘩。

众道之风有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这种现象始于平安时代,据说是由日本僧侣从大唐传回。那个时代的《源氏物语》中有着泛滥的爱情与性,却并没有男性之爱。可见初起之时,并未成为风俗之盛。镰仓幕府时代,众道成了上层阶级的风雅之癖,直至战国时代蔚然成风,和武士道精神合流。

那时战争连连,征战不休,武士们远离家小。长年的寂寞孤独,更助长了此风的盛行。上杉谦信好娈童名声极响,德川家康的四天王里就有井伊直政、本多忠胜好此男风。夫妻间的信任与爱,因为政治联姻的微妙关系,常常使大名们心存疑虑,生死之交便完全依赖于男性之间的感情。那些美貌的少年,在将军、大名、武士身边作为侍童,也称为小姓。娈童只是少年时代的情事,他们很快便会在主公的宠信下拥有独立的政治身份,走上历史舞台,继而凭借战功,升为武士甚至大名,成为主公最亲密的伙伴与战友。

甚至一位日本腐女历史学家的说法,丰臣秀吉为什么最后失败了?就是因为猴子是钢铁直男,喜欢女人。从不和属下搞基,你不搞我代表你不喜欢我,主公如此不爱护属下,那属下为什么要忠诚于你?一个不和同僚众道的武士肯定会被孤立,能同时和最多人搞基的武士地位肯定稳如泰山。

事实上在战国时代的日本,搞基就是一种社交礼仪,就和中国人同事间请客吃饭唱歌一样难以避免。要说人日本武士为什么战斗力强悍?为什么团结?为什么视死如归?这就是原因啊,战场上的兄弟们人人都是自己的“老婆”或“老公”,全都是一家人,怎么可能不团结?不像中国的上阵父子兵,那也就是一个个松散的小团体。人日本整支军队就是一个整体,战前搞基联络感情,战后搞基庆祝胜利,如此便铸就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铁军。

比如站在银次郎身边的前田利家,十四岁时成为织田信长的贴身侍童,很受宠爱,后来屡建战功,成为大名。随着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曾经的侍童们升迁、成家、立业,往日的感情继续铺垫着忠诚的基石。日本传统向来标榜男人与男人间的情义,在武士道精神的熏陶下,男人之间的情感有异姓兄弟之情、主仆忠诚之情、众道之情,往往混杂一处,更多地被人们视为忠与义,这也是众道之爱常常令人感慨万端的因由。

就在众人感慨之际,只见大足源之助千兵卫把大门五郎兵卫的首级抱在怀里,然后毫无征兆地从怀里掏出一把肋差,直接往自己脖子上一抹。

“艾玛,还殉情了!”银次郎看着这一幕,感觉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樱木殿,你难道没有被他们二人的众道之情感动吗?”看着浑身不自在的银次郎,前田利家还以为银次郎是年纪太小,还不懂“众道”是怎么回事,正想给银次郎科普一下,却见到银次郎已经假借和其他家臣搭话走的远远的了。

“我……我晕血……”银次郎赶紧溜之大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