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收获的季节(2 / 2)

“很好,五作,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银次郎一脸奸计得逞的坏笑,说了一句大佐味道十足的话。

经过三个月的劳作,时间终于到了永禄8年的8月份,比梁村的田地里已经是一片金黄了,风吹稻浪的景色无比美丽。

“怎么会……怎么会这样?”比梁村的村民们不可置信地站在高处望着金灿灿的田野,也算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左吉一面哭,一面说道:“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多的稻穗啊!”

因为通过正条种植法播种的水稻,对于土地的利用率达到了最高,所以长出的稻穗也比原来多了几倍。你说种植的很密集吧?却可以通风。你说种的稀疏吧,又是肉眼可见的密密麻麻。

到了9月,就是收获的季节了。为了快速收割水稻,银次郎又去了犬山城的城下町职人街,要求木藏助和金作为自己做一款人力收割机。

“樱木大人,这次要打造的机器更加复杂啊!所以价格上……哎,樱木大人你别走啊!”奸商木藏助刚想再和银次郎谈谈价格,哪知道银次郎转身就走。

“你们两个大奸商,我这就在职人街里悬赏,谁能又快又便宜的做出这个人力收割机,我给他双倍工钱。”银次郎骂骂咧咧地说道:“我就不信,离开了你们两个,我就一事无成了。”

一看煮熟的鸭子要飞走,木藏助和金作赶紧认输,“樱木大人,我们再也不敢了。您就再相信我们一次吧!”

“我信你们个鬼,你们两个老家伙坏得很。”银次郎再次转身,装作要走。

“樱木大人,这次我们先做,等交货的时候,您再给工钱吧?”木藏助说道

“是,是,等交货再给工钱。”金作也点头像鸡啄米。

银次郎的这款人力收割机又称快速割禾器、推割式人力收割机。在船形底板两侧有导向杆,内侧固定着V字形的刀片。人推着割禾器贴地前进时,作物靠惯性支承而被切断。割下一束后停下来,将操纵杆往上提,使辅助镰刀杆向右转,把已割作物和未割作物分开,并扶持割下的作物防止前倒,然后将其以集束状态翻倒于地面。用人力割禾器收割作物,人可避免弯腰,功效比用小镰刀高几倍。

这是将需要弯腰进行的工作转变为直立也能操作的工具,算的上是划时代的工具了。它的原型是1898年由日本兵库县松村竹夫发明,目的是为了缓解二战刚结束时日本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到1950年前后,日本开始市售日产式人力割禾器,每年生产约3万~5万台。

原本松村竹夫发明的推剪式收割机是可以同时进行捆扎等作业的,但是银次郎怕这个时代的农夫用不了这么复杂的机器,所以就只要求做只有收割单一功能的收割机。即便如此,收割的劳动效率也得到了数倍的提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

稻子收割之后还要经过晒干、脱粒等步骤,最后做成精米再装入米俵内,这样才能交货。

在将这些米俵送往小牧山城之前,银次郎又一次将村民们召集起来,看着高高堆起来的米俵,比梁村的村民都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好像做梦一样啊!”有些年纪大的老农民激动的哭了。

“比梁村的大家们,你们知道,经过这段时间的努力,我们一共收获了多少吗?”银次郎大声问道

“对啊,除了需要上交的年贡,我们自己还能剩下多少啊?”

“50俵,我们一共收获了50俵米。”银次郎也很激动,“除去需要缴纳的35俵年贡,比梁村还有15俵米的存量。”

“15俵?”村民们一阵骚动,以前10俵米的年贡都交不上,如今交掉35俵米,还有15俵米,真实无法想象啊!

“樱木大人,您真是种田仙人啊!”几个老农民当场就给银次郎跪下了。

银次郎喜滋滋地准备回小牧山城交差去了,这时候,春奈一脸娇羞地来到银次郎身边,低声问道:“樱木大人,您是要回城里去了吗?那我……我怎么办?”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