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这么一个破村子(1 / 2)

俗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信长对于那个交不上年贡的村子还是蛮上心的。

于是乎,银次郎就先去武将屋敷与森可成会面。

天下人织田信长的崛起离不开自己的努力,更是牺牲了无数忠心耿耿的家臣。正是这些家臣的努力和牺牲,奠定了信长事业的基础,森可成则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员。森可成是越后守森可行之子,出身羽栗郡,森长可、森兰丸之父。最初侍奉美浓斋藤家,但在信长接任家督后改投织田家,是信长初期倚重的重臣之一,几乎参加了信长创业初期的全部战役。

森可成的形象和银次郎以前玩过的《太阁立志传》和《信长的野望》系列里人物形象很相似,个子不高(废话,日本战国时代的人个头都不高,银次郎自己也就一米五),面相和善,一看就是个忠诚可靠的人。

“原来是樱木殿。”森可成虽然是信长的重要家臣,但是银次郎毕竟是信长的外甥,所以森可成还是很客气地问候了银次郎,还使用了敬语。

“森大人,不用这样客气,称呼我银次郎就可以。”银次郎也很客气

森可成只是笑笑,然后让家仆牵来马匹,和银次郎一起上路。

尽管银次郎穿越到战国有一段时间了,但是还是对这个时代糟糕的交通感到头疼。

一般此时的街道窄的一间半(2.5米左右)宽的三间多(大约5米左右)。正经的各国街道两边是植松柳,开沟渠。然后应当下铺路基,上层夯土。然而现实嘛,呵呵!

织田家领内大部分的道路就是普通泥巴地,每年弄点土或者小石子把路修修平,路上的泥水坑填一下,路两侧的塌陷补一下就算拉倒。

第二年走完人,泥巴铺的道路,被人走车压,车轱辘的沟最深的能没过效果。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大约也就比山林里动物踩出来的小径好一丢丢。

这种路根本不能有什么期待,春夏季雨水丰富的时候,走路上不小心踩个泥水泡直接把你淹死在那个一两米深的水泡里。

所以在这个时期日本正规的大军开拔出发,先手前锋部队是要带大量铲子铁锹,以及很多的木板的。就是为了保证经历了春季雨水的泥巴路能安全过人。

不过这情况又不是织田一家如此,基本整个日本各个领国的街道状况也就这个样子。除了大名的心思没有彻底花在这上面之外,主要的原因就是穷,没有这个财力来整备高质量的道路。

于是一代代的奉行代官们就这么几十年糊弄下来了,随便搞一下,赶紧弄完,只要不比以前差也就行了,还能指望玩出花来吗?得过且过这个词不就是专门为了形容这种情况而出现的嘛。

当然了,也有比较牛逼的穿越者,直接放个大招,掏出【分段施工】的奥义,分次普请,分段施工,悬金设赏。完全不用考虑工具数量,材料消耗,前期规划,后期施工。反正十天八天修了一条通天大道宽又阔,织田信长一看马上竖起大拇指,直接给你十几万知行,搞不好还能拿一张【名奉行】的称号卡片。

反正银次郎这里的剧本不是这样的,所以两人到达这个名叫比梁村的时候,身上的灰泥比那些在田里撅着屁股干活的农民好不到哪里去。

这个村子大约100多名村民,因为村子边有一条河川名叫比梁川,所以就叫比梁村。说是河川,在银次郎看来就是一条小溪而已,不过却是村里人畜饮水和灌溉农田的唯一水源地。

可能是早就知道因为自己交不上年贡,所以全村人早早就在村长比梁长吉的带领下在村口的道路两边跪了一地,等着森可成他们的到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