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贾诩去世74(1 / 2)

种云忌惮的人不多,贾诩就是一个,终于老家伙挺不住了。

217年9月,中书舍人入府密告曹操,声言贾诩暗中勾结曹丕,密谋夺取世子之位。

听闻消息后,曹操大吃一惊,随即派人召来贾诩,询问此事。自18年前,贾诩归顺许昌起,他就阖门自守,进无野心,退无私交。

猜忌心极重的曹操,怀疑贾诩的站队有很大的问题。

在曹操面前,贾诩却一言不发。当曹操屏退左右,意味深长的看向贾诩时。

这位智谋绝伦的才士,方才吐露心声,叹息道:“我只是在想,袁绍、刘表父子的结局而已。”

曹操听完,仰天长笑,数日后,曹丕被立为世子。贾诩的命运也随之水涨船高,以太尉的身份,位列三公,成为大魏最有权势的官僚。

然而,贾诩临终前,却不顾曹丕的“恩情”,再三告诫长子贾穆,与曹丕、曹叡保持距离,切勿站队。

贾诩为何要他的儿子远离大魏皇室呢?他与曹操的关系如何?曹操又为何会因他一句话,而立曹丕为世子呢?

贾诩出身凉州,年少无名,是汉末时期典型的寒门子弟。

173年,贾诩辞官归乡,途经汧地时,遭遇氐族叛乱,沦为俘虏。当时,东汉边境战争频繁,无端冤死者不计其数。

贾诩灵机一动,谎称是太尉段颎的外孙,竟从容脱身。

不久后,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贾诩栖身于董卓军中,甘当名不见经传的帐前小吏。

有趣的是,凉州名士阎忠曾言:“贾诩的才能,不亚于张良、陈平。”

可他天性平淡,不喜张扬,又缺乏野心。在董卓营中数年,贾诩未献一计,毫无建树。

贾诩的前景虽然一片黯淡,可他却不曾放在心上。自以孝廉入仕,不折腾就成了贾诩的“座右铭”。

然而世事无常,董卓入京废立汉帝,自拜相国,为了保障后方安全,他将贾诩送到了女婿牛辅手中。

而贾诩的人生,也急速转折,从太尉掾到讨虏校尉,手握重兵,显赫一时。

众所周知,董卓之乱随着吕布的反水,土崩瓦解。

董卓、李儒、牛辅相继被杀,李傕、郭汜惊惧惶然,欲逃之而后快,贾诩从牛辅军中的四号人物,一跃而起,成为与李傕、郭汜并驾齐驱的大汉死敌。

王允志得意满,在处理董卓旧部的问题上反复无常,惹恼了不少朝中人士。

在丁彦思、蔡邕无端被杀后,西凉军中流言四起,贾诩趁此时机,游说李傕、郭汜,举兵西进,杀向长安城。

贾诩的本意,只是为了活命。他深知,乱世之下,西凉军将领一旦落单,必定凄惨无比。

因此,他故意渲染王允的威胁,将惴惴不安的西凉军“绑架”在他的身边,攻则为利器,守则为坚盾。

然而,贾诩的神机妙算,还是漏掉了李傕、郭汜的残忍性。

192年,李傕、郭汜聚众十余万,攻克帝都长安。一时之间,关中地区沦为人间炼狱,汉朝官吏尸横遍野,西凉军所到之处,片甲不留。更有甚者,在朝堂之外,人吃人的惨剧,竟屡屡发生。

“罪魁祸首”的贾诩,却在此时,选择了四处横跳。

李傕、郭汜论功行赏,加封贾诩为尚书左仆射,可他坚决不受,巧妙避开了舆论漩涡。

汉献帝刘协沦为西凉军掌中玩物,大汉官吏生活艰难,贾诩总是很合时宜的出现在他们身边,为自己赢得了“心怀汉室”的美誉。

李傕、郭汜、樊稠大打出手后,贾诩则躲藏于幕后,迅速逃离是非之地,远遁华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