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扑朔迷离的东吴鼠辈41(1 / 2)

事实上,在封建社会,上级打骂士兵的事情屡见不鲜,何况在战事频繁的三国时期。

张达、范强因一时动怒,去刺杀张飞,廖化不禁要问:他们有这个勇气吗?

种云认为这个时代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从过程推断结果,而是从结果来反推过程。

张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鞭挝健儿”的评价,不是对张飞为人处世的评述,更多是根据张飞被部将所杀的事实,来推断其平生为人的。

廖化说,如果比想象中复杂的话,那张达、范强很可能只是两个枪手,他们背后应该有更隐蔽、势力更强大的黑手。

黑手是谁呢?西方法律有这样一条原则,就是当犯罪嫌疑人无法确定时,犯罪结果对谁有利,谁就是犯罪嫌疑人。

张飞的死显然不是对张达、范强有利,而是对东吴有利。完全有理由怀疑孙权和陆逊,就是杀害张飞的始作俑者!

廖化认为,张飞之死的过程应该是这样的,东吴夺荆州后,知道吴蜀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孙权与刘备曾经长期合作,东吴人对刘备的家底一清二楚。知道刘备之所以能够纵横天下,很大程度上是仰仗关张的武功,及其在军队中的威望。

“飞雄壮威猛,亚於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

关羽死后,张飞便是当时刘备手下最勇猛的战将。如果战事一开,对东吴威胁最大的就是张飞。

孙权为剪除刘备的臂膀,通过收买部将,采取暗杀手段杀死了张飞。

从技术层面上讲,孙权收买张飞部将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当年孙刘联合时,刘备占据荆州,刘备起家的班底大部分是荆州人。

江东与荆州一衣带水,而且东吴已经夺回荆州三郡,东吴与张飞的部将搭上关系并不困难。

刘备张飞入川后,荆州籍将士的家属都在荆州。取荆州后,东吴鼠辈以高官厚禄、锦绣前程游说张达、范强,或以其家属的人身安全相要挟,逼迫他们杀掉张飞,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张达、范强事成之后,为了避免进一步激怒刘备,孙权对暗杀张飞的计划采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张飞被害的内幕,也就永远沉积在了历史岩层之中了。

整个吴蜀战局,孙权谋杀张飞,只是吴蜀战争战前,准备工作的一部分。

章武元年秋八月,刘备起大军至夔关,驾屯白帝城。前队军马已出川口。

近臣奏曰:“吴使诸葛瑾至。”刘备传旨教休放入。

黄权奏曰:“瑾弟在蜀为相,必有事而来,陛下何故绝之?当召入,看他言语,可从则从。如不可,则就借彼口说与孙权,令知问罪有名也。”

刘备从之,召瑾入城。瑾拜伏于地。刘备问曰:“子瑜远来,有何事故?”

瑾曰:“臣弟久事陛下,臣故不避斧钺,特来奏荆州之事。前者关公在荆州时,吴侯数次求亲,关公不允。

后关公取襄阳,曹操屡次致书吴侯,使袭荆州。吴侯本不肯许,因吕蒙与关公不睦,故擅自兴兵,误成大事。

今吴侯悔之不及。此乃吕蒙之罪,非吴侯之过也。今吕蒙已死,冤仇已息。孙夫人一向思归,今吴侯令臣为使,愿送归夫人,缚还降将,并将荆州仍旧交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

刘备怒曰:“汝东吴夺我荆州,今日敢以巧言来说乎?”

瑾曰:“臣请以轻重大小之事,与陛下论之。陛下乃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不思剿除,却为异姓之亲,而屈万乘之尊,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

中原乃海内之地,两都皆大汉创业之方,陛下不取,而但争荆州,是弃重而取轻也。

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兴汉室,恢复山河。今陛下置魏不问,反欲伐吴,窃为陛下不取。”

刘备大怒曰:“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欲朕罢兵,除死方休!不看丞相之面,先斩汝首!今且放汝回去,说与孙权:洗颈就戮!”

诸葛瑾见刘备不听,只得自回江南。

张昭见孙权曰:“诸葛子瑜知蜀兵势大,故假以请和为辞,欲背吴入蜀,此去必不回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