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1【种稻仙法】183(1 / 2)

   “陈四不就帮着伺候吗问他就晓得了。”

   “俺昨日就问过了,陈四哥说,朱相公这块田,用的粪肥还更少。”

   “肥少咋还长得更壮”

   “听说那朱相公,出海时遇到神仙,这是神仙传下的法子。”

   “怕真个是仙法,不晓得俺们能不能用。”

   “要能用便好了,他这法子撒种早,错开了最忙的时候,能省下许多壮劳力呢。”

   “……”

   村民们再次见到朱国祥,那眼神明显不一样了。

   朱铭的故事讲得再精彩,都只能让人将信将疑,什么女儿国主招赘,更多时候是一种谈资。

   可如今,朱国祥的育秧法,确确实实能让秧苗长得更好。而且插秧前后的变化,还极富戏剧性,有种丑小鸭变天鹅的震撼。

   大家都是种田的,从秧苗的生长情况,他们就知道试验田肯定能增产。

   鉴于历代度量衡不同,全部换算为新中国的单位,只拿太湖地区的上田水稻产量做比较:唐代亩产276斤,宋代亩产450斤,明代亩产667斤,清代亩产550斤。

   清代水稻为啥大幅减产,这个历史学家都没搞清楚,反正说啥的都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