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明人不懂经济学(1 / 2)

此刻的玉熙宫里。

张居正那张脸,如同万花筒一样精彩。

他心知这是严绍庭和严家,要让自己说出丝绸更赚钱这句话。

可皇帝面前,他也不可能说假话。

张居正躬身回道:“回陛下,确实是丝绸买卖更赚钱。一匹上等的丝绸,在我大明民间能卖到六两银子。若是销往西洋诸国,便能卖到十两白银以上。

只是现如今江苏有一万架织机,浙江有八千架织机。若要与西洋通商,做成丝绸买卖,便要增加织机,增产丝绸。”

被严绍庭突然的袭击,让张居正此刻只能是匆忙应答,目光不停转动,思考着这桩事的后果。

而嘉靖已经是身子向前一倾:“那就增加织机,增产丝绸。”

张居正目光一闪,终于是被自己找到机会,扳回局面:“陛下,如今最要紧的便是如何增加桑田,多产蚕丝,从而用织机产出更多的丝绸。”

虽然张居正现在还不清楚,严党提出这件事目的为何,但只要是严党想做的事情,那肯定就是有猫腻的。

至于严绍庭说这事是自己提出来的。

张居正看了一眼老师的背影,觉得自己稍晚些还是要去解释一下才好。

先前搀扶老严头坐下,而站在其身后的严绍庭,立马手臂杵了一下老头子。

严嵩便抬起头开口道:“陛下,臣与张居正商议,可在江浙两地,改稻为桑。如此,便可增加桑田,多产蚕丝,增加织机,增产丝绸售往海外西洋诸国。”

严绍庭没有阻止改稻为桑的事情继续发生,却将地区从浙江一地,变成了江浙两地。

随着老严头开口,严绍庭眼角余光也瞥向了张居正。

果然。

老张的脸色,在这时候已经变得无比凝重。

而徐阶呢。

依旧是面无表情,好似大明朝的天塌了,他还是这样的表情。

嘉靖却是点点头:“如此操办,每岁能进账多少?”

张居正再次抢过话,连忙开口道:“回禀陛下,如今朝廷亏空高达八百万两,若是为了填补这项亏空。则江苏、浙江两地,需要增加不下五十万亩的田地改为桑田,才有可能弥补此项亏空。”

随着张居正开口。

一直没有说话的徐阶,也终于是开口道:“陛下,改稻为桑,或许可以填补朝廷亏空,行销海外。可江浙两地的稻田都变成桑田,百姓吃什么?朝廷对此,又要多费心神,耗费钱粮。”

严绍庭在一旁默默的听着。

其实站在这玉熙宫里,很多事情都不是真正为了民生社稷去商酌的。

一切,都不过是为了各自的利益。

就如同此刻,徐阶反对改稻为桑,也不过是因为这项提议是严家提出来的罢了。

严绍庭抬头,看了眼嘉靖。

嘉靖微微眯眼,说道:“江浙两地改稻为桑,严绍庭你既然说当时在场,你是怎么想的。”

严绍庭立马颔首,回答道:“回禀陛下,徐阁、张阁所思顾虑,其实是杞人忧天了。”

这话说的有些重了。

也是严绍庭今天在这玉熙宫里,第一次直面清流说出的重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