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9【礼之变】1951(1 / 2)

   胡安国继续说“礼,国之干也。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礼不行则上下昏,何以长世?”

   这是在引用《左传》,说礼(包括国家制度)是国家的主干,而敬则是通往礼的车马。正心诚意固然重要,繁文缛节也必须遵守,如果不守礼制,就缺一个做事标准,全国上下就要乱套。

   朱铭猛地来一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这段话,我却更看重‘所损益’三个字。”

   商礼是修改夏礼而制定的,周礼是修改商礼而制定的,礼的形式不断改变,但礼的内涵万世不变。

   朱铭的意思是说,大家都盯着“不变”,但他却关注于“改变”。

   胡安国心中一惊,不只是他,很多官员都开始惴惴不安。

   朱铭根本就不是在跟大家商量,而是在发表宣言老子要改规矩了!

   改的可不仅是天命转移的规矩,肯定还有很多别的规矩。

   什么祖宗之法不可废?

   孔子的“所损益”三个字,就为变法派提供了弹药。守住礼法的内涵不变即可,剩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可以随着时代变化而改进。

   精神内涵不可变,是礼之本、礼之常。

   繁文缛节可以变,是礼之末、礼之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