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6【新朝问题】1938(1 / 2)

   “就是那个北京。”朱国祥道。

   朱铭摇头说:“幽州又是战乱,又是天灾,还有饥荒瘟疫。有些州城,死得只剩下十多户人家。我问过郭药师,即便人口最稠密的燕京,城内百姓也仅剩不到十万人。而且多为平民男子和老弱,金国在卖地盘给宋国时,把贵族、富户、工匠、年轻女子都迁走了。”

   首都不是说建就建的,还得有许多前提条件。

   如果定都燕京,并非把一堆百姓,迁徙到燕京城去就行。城外乡村也必须有充足人口。周边州县,同样必须有充足人口。

   如此,方能提供维持首都的各种物资供应。

   朱棣能够顺利定都北京,除了金元两朝的经营,还依托朱元璋连续二十年的移民政策。因为元帝北逃带走大量人口,北方显得极为空虚,辽东、河北全是朱元璋的重点移民区域。

   没有朱元璋的二十年移民,朱棣根本别想把朝廷搬到北京去。

   维持一国首都运转,每年几百万石的漕米,只能说是杯水车薪。它需要周边地区发力,给予大量的民间物资供应,形成一种特殊的首都经济圈。

   “那就洛阳吧。”朱国祥说。

   朱铭说道:“洛阳土地兼并极为严重,还有大量名门望族,跟旧宋官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若是想要定都洛阳,须得处理那些大族。”

   “你打算怎么处理?”朱国祥问。

   朱铭说道:“强制迁徙。河南、河北和山东,因为战乱、天灾和重税,都大规模出现无主之地。把洛阳的大族进行拆分,计算他们的土地,打散了强制迁徙出去,用无主之地置换他们在洛阳的田产。空出来的洛阳土地,一部分赏给功臣,一部分赏给将士,一部分配给佃农。”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