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风吹过的地方》(1 / 2)

天气突然转凉,我感冒了,浑身酸痛无力,吃完药在床上躺着,冉冬突然给我发来一个word文档,附带一段语音:

“陈墨,这是我去年完成的作品,名叫《风吹过的地方》,现实主义题材,和我以往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打破常规,很有颠覆性,是我最想写的东西。这部作品我酝酿了好多年,之前所有的作品也都是为它做铺垫,服务,练文笔,它也是我目前为止最为在意的作品,修改过好多遍一直不满意,你有空了帮我看看问题所在。”

“好,我看完了回复你。”

我这会儿脑子晕晕乎乎,刚打文档没两分钟在药物催促下睡着了。

感冒彻底康复后我重新打开那部小说看了起来,并且拿了本子和笔放在跟前,准备写些读后感发给冉冬参考,这是冉冬最后的希望,我必须认真对待。

《风吹过的地方》二十五万字,我三个小时看完了,没有任何跳跃的看完,心绪沉浸其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是继《穆斯林的葬礼》之后第二本让我情绪波动如此之大又不可控制的小说,女主人公和冉冬有些像,勇敢热情,坚韧,她的变化是颠覆性的,让人难以接受又动容、共情。我有预感,这部小说将会获得很多人喜欢。

我把小说打印出来装订好,放进背包,马不停蹄赶往E市找好友王建。王建是文学界举足轻重的翻译作家,早期许多国外名著都自他之手,地位响当当,桃李满天下,完全不用自己再亲自操刀翻译,但他热爱这份工作,哪怕年过六十这份热情依旧不减,不过现在接的活很少,完全跟着个人喜好和心情走。

我按了好一会儿门铃无人应答,打他私人电话关机,他是出门了还是在工作?王建有个习惯,工作的时候手机关机。我这次来的急促,没提前和他确认时间,但已经来了,再等会儿吧,至少佣人应该在的。

半个小时后,佣人李姨来开门了。

“您好,陈先生,不好意思,我在后院给鸡喂食,出来晚了,王老师正在工作,我先带您去客厅。”李姨在王建家干了十年了,跟我比较熟。

“好。麻烦了。”

客厅还是原来的模样,古色古香,多了几盆绿植。

“李姨,我记得老王不喜欢在室内放盆栽来着。”

“是小姐拿过来的,陈先生您先坐,我去忙了,您有事叫我。”

“好。”王建只有一个女儿,宠爱的要命,哪怕女儿已经结婚生子,在他眼里还是小女孩。

在客厅等的太无聊,我起身去了后院,后院的青菜长又绿又嫩,月季花也开的正好,李姨正在修剪花枝,墙边鸡笼里的母鸡一直叫个不停,总共五只,四只在吃食,一只叫着下蛋,我转了一会儿又返回客厅,王建正好从书房出来。

“老王,又翻译呢,没事多劳动,你看看你院子的蔬菜都被杂草包围了。”我自顾坐下,另一个佣人端了红茶进来。

王建摘下近视镜挂在领口看着我,

“你小子突然造访定没好事。”

“天大的误会,这次绝对是好事。”

“拿出来吧。”他已经看透一起,伸出手冲我要道。

我把《风吹过的地方》拿给他,“我保证,这部作品虽然有欠缺,但不影响它是部发人深省的好作品。”

“呵呵,这话要是从别人的嘴里说出来我铁定认为他吹牛,要是你说的,我信八分。”

“那你这会儿看还是等会儿?”

“这么着急?那我现在看吧,你没事去帮我把菜园的草锄一下。”

“得嘞。”

我找李姨要了小锄头,卷起袖子和裤腿锄草。这项工作已经快成我的专属了,每次来我都会被王建支过来干活,如今已经很专业,不再需要别人从旁指导。

坐在锄头杆上休息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冉冬,她小时候去地里干农活是不是也像我这样,干一会儿,累了就坐着锄头杆上休息?与大自然为伍,享受静谧与劳动,那种感觉一定快乐极了。

王建突然来菜园子喊我进去。他站在书桌前,撸着胡须来回踱步,嘴巴紧抿,看不出来情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