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晚了一步26(1 / 2)

另一边,常茂他们刚开始上课,李善长便气呼呼回了中书省值房。

胡惟庸随即跟上前,问道:“怎么,李相?”

“常茂不愿帮忙?”

李善长端着茶杯还没喝到嘴里,便砰的一声扔到了桌上。

呼呼的喘着粗气,道:“那小子顾左右而言他,和老夫打马虎眼呢。”

“从始至终都没说,他去过李彬那儿的事。”

胡惟庸一早就恨上常茂了,他在李善长面前的印象本来很好。

就是因为前几天的拜师之事上摆了他一道,才让他多年的苦心经营有了裂缝。

“常茂他这什么意思?”

“先不说他拜师宋濂和刘基他们一起混到底如何,出了两位殿下的事儿他不先来找李相也就罢了。”

“在李相找过去时,至少也得解释一句吧。”

“李彬可也是我们淮西人,他这么做是要自绝淮西父老不成。”

李善长舔着脸去找常茂,本来是想让他通过宋濂去找刘基的。

但常茂那种态度,显然是不愿应这茬。

李善长好歹也是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舍下这张老脸去找常茂一个小辈本就已经够难为情的了。

没能得到想要的结果,心中又岂能是灭火气。

“那小子莫不是以为上位让他喊声伯父,他就可以谁都不放在眼里了吧?”

李善长气哼哼的,也顾不上再管常茂。

很快,便道:“老夫亲自去找刘基。”

现在案子还在御史台,只要刘基能从轻处置,那便还有回旋的余地。

要是迟了,那一切都晚了。

对李善长的到来刘基好像早有预料似的,在他面前摆着的两杯茶还冒着丝丝的热气。

“伯温,有人?”

刘基笑了笑,把茶杯往李善长跟前一推。

“在下在等李相。”

“这是今年的明前茶,李相尝尝如何。”

对于刘基的本,李善长早有耳闻。

尽管他在朱元璋身边一直都以谋臣自居,但他阴阳术数方面的本事同样不能忽略。

大明很多城池的营建,都有刘基参谋的风水。

李善长与刘基不合,除了因他们分别出自淮西和浙东外。也有因对刘基的嫉妒。

只可惜,就刘基那本事,真不是一般人能学会的。

李善长端着茶杯缓缓喝了一口,笑着道:“是好茶。”

“清香淡雅,沁人心脾。”

既然刘基能知他的到来,必然也知他所为何事。

李善长正襟危坐,只管悠然品茶。

他在常茂那儿都没失了分寸,又岂会让刘基知道他的慌乱。

“昨晚旧宰相府的事情李相想必已经听说了,这是御史台就其中细节与上位奏陈的呈禀。”

“李相既然来了,也省下官去中书省了。”

现今中书省的权力很大,都能凌驾于大都督府之上。

至于御史台虽有监察百官之责,却没有监察中书省的权力。

毕竟,要是没有中书省的同意,他们连奏章都递交不上去。

京内外所有官员的奏章都要经由中书省的批示,然后才会呈禀到皇帝手上。

换句话也就是说,中书省想要让皇帝知晓什么皇帝才能知道。

但凡中书省有什么歹心,皇帝分分钟就得能成了摆设。

见到这奏章,李善长当即笑得像朵花儿。

中书省权力再怎么大,却也不是人人都和李善长一条心。

刘基若按正当流程把这奏章送去中书省,李善长还得想办法避着那些不是和他一条心的人。

而现今,刘基把这奏章私下给他。

那是不是现在报与朱元璋,报的时候又怎么说,可不都得由他说了算了吗?

聪明如刘基,他又岂能不知这些。

他这么做,不就是帮他打掩护了吗?

人都说刘基脾气又臭又硬,这不也挺识时务的。

“刘中丞啊...”

瞧着李善长这样,刘基知道他这是误会了。

本来可以不告诉他,但又实在不愿与他相争。

最后,还是开口道:“此案杨宪也有参与,昨晚他就把具体情况呈禀上位了。”

杨宪仍还挂职检校,他当然能呈奏朱元璋。

既然朱元璋什么都知道了,他这里再周旋又顶什么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