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学生试试(2 / 2)

常茂翻着朱标借他给的笔记,唏嘘之中长叹了一声。

“你在笑我?”

旁边的朱棡还挺敏感,也不管这是在哪儿,听见常茂的动静当即就不依不饶了。

这明显是他自己心中有愧,才觉别人干什么都在幸灾乐祸吧?

常茂也没与朱棡再做周旋,他若现在回应,不管是否有错,都算是扰乱课堂秩序了。

于宋濂的印象不好,也会让朱元璋不满。

不管怎么说,宋濂也算是课本当中的人物,他还想与宋濂学些真东西呢。

常茂没搭理朱棡,起身道:“先生,学生背熟了,可以试试!”

这话一出,众人立马纷纷侧目。

明明在宋濂的公正无私下,常茂已经逃过了一劫。

他脑袋被门夹了,故意往枪口撞?

宋濂越过正准备背诵的朱橚,走至常茂身边,问道:“你若选择今日背诵,凡有一字之差老夫都将一视同仁。”

对此,常茂还是很自信的。

也许是穿越了一次身体里住过两个灵魂的原因,虽说还不至于有过目不忘的本事,但却也绝对比当年上学时背书容易了许多。

仅仅半个小时不到,便感觉烂熟于心了。

“请先生检查。”

宋濂浙江浦江人,和常茂淮西出身的勋贵子弟显然不是一个阵营的。

就宋濂本人是否有党争之心不得而知,反正淮西勋贵之首的李善长肯定有防备宋濂这些浙东人氏崛起的意思。

只是宋濂这人品行上佳,别管在朝上如何争斗,也别管心中如何不耻与淮西勋贵圈子里的那群人为伍。

但,常茂既然进了这间教室,他就能对他从公心上做到有教无类。

至于他的父辈是谁,他父辈的圈子是什么,这都不会影响他和常茂间的师生关系。

倘若常茂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真把这篇文章背诵下来,那也算作是天资聪颖之辈,倒也值得仔细栽培的。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

这是要从头背起了?

常茂丝毫不怵,一字一句开始往下。

“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山川鬼神,亦莫不宁...尔惟不德罔大,坠厥宗。”

大概四五百字,一口气全部背完。

期间没有一处停顿,更没有一处失误。

当最后一个字结束,不管是看好戏的几个皇子,还是准备随时指出错误的国琦等伴读全都哑口无言了。

这厮明明如此粗鄙,竟还有这种本事?

“之前背过?”

常茂摇头,道:“没有,刚刚才接触。”

原主长大的规划是领兵打仗,肯定不会刻意去接触这些东西。

而常茂从后世而来虽有大学文凭,但这些生僻古文他可连接触都没有。

对之,宋濂也没再多说。

只是又继续往下追问,道:“敢有恒舞于宫...敢有殉于货色...敢有侮圣言...”

“你如何看这三风?”

这篇文章宋濂早就讲过,朱标的笔记也写的很详细。

只是,常茂却不准备照猫画虎了。

他随手合上桌上的书本,先把这几句话翻译了一下,随后这才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桀纣之君有酒池肉林所以亡其国,唐时太宗善于纳谏所以有贞观盛世。”

“学生以为无论于己于家于国都要有克制自己私欲之觉悟,贪图享乐乃为人之共性,然人能克己神无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所谓众生皆苦,学生以为其中之一必在克己之上,三风之乐必然安逸,但人生在世没有谁只想乐不吃苦的。”

“所谓古之立宏愿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若能锻炼出超拔之意志克服私欲,这或许就是学习这篇文章最大的精髓所致了。”

这番感悟是并非宋濂所讲的那样,但却也不能否认常茂说的不对。

就是国琦那几个在固化教育下的伴读,也很难自己说出这么一番见解的。

“嗯,不错!”

“说得有理。”

“希望你能付之于行动,锻炼出坚韧不拔之志。”

这也算是宋濂的一番谆谆勉励了。

常茂拱手作揖,回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学生谨遵先生教诲。”

走到讲桌前的宋濂听到这,扭身微微愣了几息。

这才,回味着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很好!”

“你学业若有何不解之处,可以随之来找老夫。”

答疑解惑本就是宋濂的职责所在,但这句特别的叮嘱也算是对常茂的优待了。

“谢先生!”

对宋濂,常茂至始至终都很尊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