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老朱的回旨28(2 / 2)

若刘基真预料出来了,他必会是斩钉截铁的。

就他那本事,就连朱棣都深信不疑,更何况是他自己了。

刘基起身站起走至门口,道:“天要下雨,与杀人何干?”

很显然,刘基自己也知道杀了李彬仍不会下雨。

他这样做,无疑是把自己放在火上烤。

“那先生为何?”

刘基转头望着常茂,道:“你也是个淮西人,你又为何要疏远中书省的那位?”

他要不是故意和李善长拉开距离,他现在出门在外也不用带家仆了。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常茂往椅子上一靠,回道:“人风头太大了,不是个好事。”

朱元璋或许是薄情寡义,卸了磨杀驴过了河拆桥。

但,李善长又何尝就不骄纵。

但凡他低调一下,也不至于走至群途末路。

刘基走在常茂身旁坐下,道:“老夫若依了中书省那位,那老夫就成了他淮西的人了。”

“聪明如你,上位会允许满朝都是淮西人吗?”

常茂和李善长划清界限,不正也有这一原因吗。

“先生不仅只因如此吧?”

常茂把玩着茶杯盖子,沉吟了半晌才开口。

“老夫元至顺年就中了进士,本想上报社稷下安黎民大干一场。”

“奈何元廷苟且偏安不思进取,为招抚方氏兄弟,羁困老夫于绍兴三年之久。”

“老夫本以为此生碌碌老于林泉,忽得上位赏识几次征召。”

“上位果敢睿智有恒心,又有纳谏之心肯听谋臣意见,在上位麾下老夫才终一展抱负。”

“然,时过境迁天下定鼎,现在的大明并不再需老夫胸中这一腔抱负了。”

“现在上位需要的是一个能与淮西派系抗衡的人,好避免这庙堂成为淮西人的一言堂。”

“历朝历代中,这都是司空见惯的。”

“只是,老夫不想做那枚棋子。”

“老夫读了那么多的书为的是天下社稷,不想蹉跎于这种党争之上。”

“更何况,老夫若留下牵制淮西人的话,必然会有见风使舵之人来攀附老夫。”

“国朝初立党争即起,这对大明的现在和将来来说并不是个好事。”

说着,刘基在常茂身边坐下。

“老夫这辈子所见形形色色的人也不少,你是唯一一个让老夫参不透之人。”

“老夫说的这些你或许也能想到,但老夫还是想劝你仔细考虑一下老夫说的话。”

“这于你自身也有莫大的好处。”

常茂能想到刘基这样做会有这样的原因,却没想到考虑的会是如此深远。

只是,朱元璋是那么好说话的人吗?

“上位那儿...”

刘基莞尔一笑,道:“基能做的了自己的主。”

换句话说,他只管做自己的主,至于结果往哪儿发展他也就听天由命了。

“就这样吧,老夫自有决断。”

“你先回去吧,明天还有课。”

刘基能与常茂说这些话,估计也是出于欣赏他。

只是,刘基还有些没说。

不管是身处他那个位置,还是人生在世,哪有那么多事事遂愿。

就像李彬之事,何尝不是因李善长一箭三雕逼迫至此。

刘基若依李善长的话赦免了李彬,那刘基在别人眼里大有依附淮西派系之意。

倘若不听李善长坚持杀了李彬。

一旦天没下雨,那李善长就可借此机会攻讦刘基祭坛下杀人伤了天和才导致如此,完全可借此机会把刘基赶出庙堂。

成与不成,至少有一半的机会。

至于最后一雕,李善长也可因此再得淮西人的好感,好使他在淮西人当中的威望更近一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