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入学知礼(1 / 2)

史丽丽毕竟出生于修仙家族,在家里读过几年学堂和一年村学,在李家庄可算学富五车的饱学之士,担负着全庄幼儿的启蒙教育。

李国富让史丽丽教导孩子们规矩和游戏,同时也选拔聪明的孩子早日进村学读书。

村学不是人人可以提前进去的,那是要学费的。

村学学费不多,每年一元。可是,一元钱足够一人吃喝一辈子了。因此,很多家庭都舍不得送孩子读书。

许多时候,事实在反复证明官道帝国的钱难挣,一元钱能让一个人一辈子吃喝不愁,一元钱可以买一个人的性命,一元钱能买几个人做奴仆,都是最有说服力的。

一个家庭,没有衣食无忧的条件,谁会花钱送孩子去读书?

家无读书郎,官从何出来?

世人纠结归纠结,孩子读书还是砸锅卖铁的。

除非真的没有办法的,一家人过着最底层的日子,在孩子十二岁的时候,送去读免费的结业课程。

李国富一家人原本是帝国最底层的人,依靠法律法规的正确指引,通过勤劳致富,实现了为国培养人才的最初模式:为村学输送学生。

村学里只有一位女老师,就是学部部长戴翰香。

当然,教育是帝国最底层,属于根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各级官衙都大意不得。

史家村村衙的所有官员都重视教育,忙里偷闲地教导学生,使得列年晋升镇学的学生也不全是最差的。

很多家族都是花重金一万元纳妾成家,开枝散叶,发展自己的家族。

李国富精明得很,他才不纳妾呢,都是花一元钱把买来的姑娘结交成情人,冒着户部部长赵浩雅杀人的眼神,勇敢地在户部留了印记。

一日为奴,终身为奴,世世代代都会为奴!

除非他们及其子嗣天生秉异,出生自带灵脉;或者读书出仕;或者保家卫国屡立奇功;方可移出奴簿。

谁也没有想到,李家祖上庇护李国富,居住在草棚里很是安静,顺利生产子女就算了,还收获着大量的坚果,暴富起来,修建庄园,置办庭院和房屋,购买人口,陆续扩张庄园规模,成为史家村最大的庄园——李家庄。

官道帝国允许人口买卖,牙房里的人很不值钱,一人最高就是一元,让许多有钱人都到牙房购买人口。

李国富不但购买姑娘,还购买失去生育能力的小伙子,回到家里都是沿用原来的姓氏,只是生养的孩子要改为“李”姓。

官道帝国对人还是重视的,死人是头等大事,必然追究,惩罚力度特别大,特别是购买过去的人,必然不能虐待致死。

如果真的死了,也需要合理的理由,而且还要惩罚一元钱的。

李国富把他们都当作自己的家人,只是他们要听自己的话,否则,他会把他们卖了或者打死。

被卖出的人都是在家里表现不好的,而且主家日子也过不下去的,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人走到出卖家奴的地步,基本上就没有了声望,家族开始没落了。

只是,李国富是没有资格出卖家奴的,首先他不是史家村的人,其次是还没有哪个李氏家族认可他。至于他姓什么,都是自说自话,不重要,不能作为人口买卖的凭证。

史家村只有村子里的人家才有资格卖掉自己和自己的孩子,包括家奴,像李国富爷爷李月华一家流落在外的野民是没有资格卖掉家人,只能在困苦中饿死。

穷则思变,苦尽甘来。

李国富和史丽丽结婚,家业快速兴旺起来。

牲畜多了,人口也多了,整个崭新的李家庄热热闹闹。

史丽丽看着十几个五岁的孩子,用读书,写字和算数三项挑选他们。

只有掌握了读书,写字和算数技能,才值得花一元钱去村学读书。

飞火流星的七月来了,史丽丽带着李元霸、李元狗、李元猫、李元羊和李元尊五个孩子爬上牛车,携带礼物和学费,赶往史村村学。

牛车很沉,上面有给外公外婆的口粮,六袋小麦,共有六百斤有余,还有就是五口袋坚果,分别是核桃、松子、榛子、杏仁和桃仁,每袋十斤,是送给学部老师的礼物。

外公外婆得知消息,站在门口迎接他们,搬下粮食后就带到厨房里面吃饭。

小孩子吃饭很匪的,争抢着,热闹得很。

李元尊虽然小,也不落后,直接吞食,吓得外婆都不敢把鸡汤端上来。

外公史浩楠说宝宝三朝自己没有去,是不好意思丢人,望女儿理解。

史丽丽笑着说:“穷人没有亲戚,富人不喜欢穷人,都是没有办法,您们不要在意。”

外婆赵小凤说家里实在出不起孩子的月子礼,索性就不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