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败者的叫嚣(来点评论)(1 / 2)

要旱地行舟就要先给船铺路。

快速修路就需要庞大的后勤人力。

一个小小的索伦领哪里这么多人?

当然是需要一套高效的征兵制度。

中世纪的采邑制度递效无力

国家民兵制度,俾斯麦愿称之为高效。

什么是国家民兵?

答案简单粗暴。

俾斯麦花了两年时间将由骑士和贵族负责的征兵工作改为由地方的征兵站负责。

征兵站的动员当然耗费了巨大的资金,需要合格的人员,以及一套经得住考验的制度。

第一点,资金。资金的来源有三处,第一那些贵族“自愿”捐助,第二那些贵族的违法所得,第三那些贵族的合法所得。

战争胜利的第一受益者是他们,俾斯麦相信他们不会介意的。

反对也没用,温克子爵就是最好的例子。

城堡被打下来了就只能乖乖爆金币了哦。

第二点,人员。人员的训练就相对简单,不过需要的人的素质要求高,至少得是会写字的,那些骑士,小贵族,教师们就了最好的人选。

第三点,制度。征兵制度地球上就有一套,将德国的制度“异世界本土化”也不算什么难事。

筛选,登记,每周集训,训练的方法,管理和统计。混合到一起确实复杂。但这些对一个帝国宰相来说这些都是可以适应和调整的。

以上儿戏的内容都是旁白,和俾斯麦本人的想法豪无关系。

总而言之,在卖光了索伦后,现在俾斯麦的国家民兵制度为他动员了15万的征召兵。

其中4万多的是训练两年的正面炮灰。

余下11万的则是临时动员,只经过基础的训练。索伦的财政不可能训练所有人,他们将是是用于后勤的辅助兵。

这15万人让索伦有了对霍克联军的人数优势。

但代价也十分明显。

那就是这15万人的消耗。一个士兵需要3600卡路里的食物,大约2.5kg的食物或肉类。

所以索伦这次动员相当于是自爆,20天内战争没结束那索伦便会不战自溃。

优点显而易见。

那就是索伦真有了10万后勤,这就使得旱地行舟这个奇迹工程有了进行下去的资本。

地球上的奥斯曼帝国后勤也就比这小小的索伦多几万人。

7月20号,距索伦联军粮食耗尽仅剩6天。

霍克堡领地,夜晚,格雷森大道靠着伊利亚河而过。

霍克联军正在集结,延着河流的大道通向霍克堡“首都”—圣马恩格城。

城市里,雄威的白堡内。

从周围伯爵领驰援而来的贵族们在白堡的宴会大厅里喝着美酒佳肴。但即将到了的战事却让酒味淡了一分。

这索伦怎么从软弱可欺的的蛆虫一变成为一只雄狮了?

都是那个俾斯麦小鬼!

“该死,这个叫什么国家民兵的制度竟然动员了索伦几乎大半的人口,那个俾斯麦到底做了什么?”

“呵,据那些索伦逆反贵族说现在索伦几乎拥有了15万的大军,

“15万?这得分封数百名骑士去组织征兵工作,可那么点土地哪来这么多的骑士给索伦分封的?”

“啪。啪,啪”一阵掌声传来。

“诸位的讨论很精彩,但那个俾斯麦能拉出15万的农夫又如何?”

一个金发礼服的男人走了进来,手里鼓着掌。

来人正是雷切尔,霍克伯爵。

“巨大的粮食消耗,繁杂的管理体系,毫无组织和士气可言的征召士兵。他的军队会变得一触即溃。”。

“俾斯麦会发现索伦的千万大军最后变成压在他身上的千斤巨石,而我们将看着他抱着石头慢慢沉入水中”

雷切尔微微一笑,扫视了贵族们一眼

“stanktones,funoffoolishtalk”一个衣着中式长衫的贵族对旁人着听不懂的异世界语。

“迪伦,你在说什么?”

“我说大人高见!”

坐在欧式长餐桌前的贵族们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