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征召54(1 / 2)

“自万历年间,建奴便常与蒙古诸部时有冲突,蒙古诸部当时内斗不断,便是面对建奴也未曾停止,

直到后来被打的节节败退,虽然也出了林丹汗这种明主,但两者之间的战争输多赢少,再加上萨尔浒之战大明落败,唉……”

杜之轶转头看向府衙大堂之中挂着的舆图,看向了延绥镇的方向。

延绥镇其实距离朝邑也并不远,就在陕西榆林。

如果蒙古与建奴再次发生战争的话,蒙古诸部必定会因为躲避战乱而向四周逃窜,甚至其实胜负已经分出来了,这些人就是蒙古诸部被建奴击败之后逃到这里来的。

蒙古诸部与建奴极为相似,这些人人均两马甚至三马,换着骑乘从延绥镇到西安亦或是朝邑,只需要两天时间罢了。

如今洪承畴将大部都拿去围剿起义军去了,短时间内只能靠甘肃、延绥镇、宁夏这三边本来的兵力去围剿。

杜之轶说完之后,叹了口气。

“这林丹汗屡次战败,再加上蒙古的军纪不强,这些溃败的蒙军,即便是不到陕西,大同、延绥这两个地方怕也是无法幸免。”

李余看着杜之轶的分析,又看着手中的公文,不由得对杜之轶有些佩服。

在明末能够当上高官的,无论这人是好是坏,但都不蠢。

杜之轶说的其实没有半点错误,在李余的记忆之中,满清与蒙古在这几年就会分出胜负。

崇祯四至五年(1631—1632),林丹汗东击投附后金的蒙古诸部,率兵抵兴安岭以东的西拉木伦河北岸。

之后便遭到后满清皇太极携大军反击,林丹汗不战而退,被追到了西土默特,而西土默特也正是后来的呼和浩特,呼和浩特距离大同和陕西不过百里罢了。

李余看着舆图上的距离,有些庆幸道。

“好在三边还在,这应当没有多大影响。”

杜之轶笑了笑道。

“你想的太少了,这洪承畴刚上任,正如火如荼的绞杀反贼,现在三边出了问题,他自然是要担责的,但他敢报上去吗?”

李余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杜之轶说的没有错,洪承畴现在敢报上去,那洪承畴的下场和袁崇焕的下场也好不了多少。

袁崇焕就是给崇祯保证五年平辽,结果才两年罢了,就被满清打到了京城之下,崇祯被迫号召各地大军前来勤王。

李自成就是那个时候因为没有军饷,从甘肃的勤王大军之中杀官造反的。

袁崇焕虽然逼退了满清的大军,但袁崇焕的下场可能有些不太舒服。

洪承畴这个时候敢给崇祯说,因为我调兵围剿叛军,再加上蒙古诸部被建奴追逐,以至于蒙古诸部突入三边。

那洪承畴就可以自己洗干净些,别让人家行刑的师傅刮的满手油,给人家添麻烦。

陕西这两年的冬天很是严寒,朝邑虽然并不算特别靠北,但这两年因为小冰河时期,变得极为寒冷。

李余看向北方,陷入了沉思。

杜之轶说的没有错,三边的情况其实很是严峻。

林丹汗退至西土默特之后,皇太极也并未放过林丹汗,而是继续追逐,这才导致无数蒙古骑兵跑到了陕西与山西。

虽然林丹汗的政治策略是,联合大明对付满清。

但大明实在是太过于孱弱了,大明先是萨尔浒之战惨败,再无力出兵只得龟缩防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