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退婚,初见(2 / 2)

从外面看去,院外粉墙环绕,绿柳周垂;院内庭院深深,青烟如雾,富贵气象十足。

“来者何人?”

古语说狗仗人势,宰相府的门倌每天迎来送往的都是朝廷权贵,看见两个陌生面孔站在府前,扯高气扬的问道。

“在下,淮阳秦亦。”

既然到了京都,秦亦深知,他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更是他爹秦立新的脸面。

当初秦立新被贬至淮阳县已经成了朝中袍泽的笑柄,若是再传出他的儿子不懂礼数,秦立新的腰杆怕是很难直起来了。

“晚辈特来拜访古相,还望通禀一声。”

秦亦向门倌作揖道,没有半分唐突。

听到“秦亦”的名字,门倌明显愣了一下。

“稍…稍等,容我通禀一声…”

门倌说完,一溜烟的跑走了。

秦亦抬头,看着门匾上镌刻的“宰相府”三个烫金大字,只觉日光正盛,有些睁不开眼。

这时,门倌去而复返。

刚才在听到秦亦的名字时,门倌脸上那种从疑惑到震惊再到心虚的情绪变化消失不见,现在又恢复了最初的扯高气扬。

“我家老爷上早朝去了,不在府上。夫人让你先回去,明日再来!”

只看门倌的态度,秦亦便猜到了结局,拱手说了句“多谢”,便带着来福离开了怀义坊。

……

大梁以武兴国,至今已经百余年。

都说饱暖思淫欲,大梁在经历了建国、发展到强盛后,大梁天子对武道的重视逐渐向诗词倾斜。

尤其是当今天子盛平帝,对诗词格外偏爱。

因此近年来安国文风鼎盛,甚至有读书人凭一首诗词进宫面圣,捞个一官半职。

大梁同样有乡试、会试、殿试等科考制度,但那纯粹是为朝廷选拔治国之才。

而会考则与之不同,内容更偏向于诗词,每年会在七月之前举行。

据说会考第一跟中秋诗会的头名可以一同进宫面圣,为宫中的中秋诗会助兴,若是表现好的话便可入朝为官,可谓一步登天。

今天是七月初一,恰好是会考放榜日,一群人围拢在街道尽头,交头接耳。

“李兄不愧为灵州第一才子!”

“以李兄之才,被陛下赏识是早晚的事!”

“况且李兄跟古相家是远亲,又有意结亲,成为宰相府的乘龙快婿,那是早晚的事!”

“……”

听到这里,秦亦突然停了下来,来福也察觉出了不对劲,挤在人群里一阵打听。

原来会考第一来自灵州,叫做李慕白,据说是古家的远亲,对外宣称要跟宰相府结亲。

先是对秦家的书信爱搭不理,随后又把登门拜访的秦亦拒之门外,现在甚至出来一个跟宰相之女传绯闻的灵州第一才子…

这古家,看来是真瞧不上秦家啊!

秦亦忍不住多打量了李慕白几眼,他倒不是吃醋,毕竟他本就为了退婚而来,只是对于古家的做法有些不耻,就算想偷腥,起码把嘴抹干净吧?

不过这样也好,起码退婚时没有心理负担了。

“快看,是古舍人的座驾!”

突然,人群外有人喊道。

众人寻声望去,果然看到从街道一头驶过来一辆马车,因为街道上行人太多的缘故,马车速度并不快,车身幕布上那个“古”字格外耀眼。

正是大梁宰相古长松之女,古月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