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光棍与修路(1 / 2)

夏日的太阳,炙热的光芒烤熟了大地,空气中弥漫着烧焦的气息,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

村民们减少了外出干农活的时间,家里又太闷热。大枫树下的广场,是人们最理想的纳凉选择,人群跟随大枫树的倒影,有规律地划着大圆圈。

俗话说:“人闲是非多,百忙解千愁。”一个人如果太清闲,就会感到无聊,总想找点事干,何况一群人。

这个夏天,除了小敏的中考成绩,莫过于关于修路的村中大事。

这条路沿途贯穿7个村庄,水口组是离镇第二近的村小组。但第一近的是庞畈组,顺沿大路呈扇形分布,有多条道路辐射该组的村民。宽阔的道路到山脚下的小学,就结束了。

山里山上,泾渭分明,2个世界,一个是平坦的水泥路,一头是通往山上的不足一米小路。

小路崎岖不平,路2边是杂草丛生,拼命挤向路的中间,欢迎从中路过的每一个村民。

雨天,每个下山的村民,都会随意的折下树枝,拿在手上,左右互搏。远远的看去,你肯定以为是世外高人,在研习着山下人无法理解的绝世武功。

下山已是半身湿漉漉,功力早已是损失大半,当然,村民在雨天是非必要也不下山。

最苦的就属上学的孩子们,他们没有选择。在别人眼里,犹如大自然的珍珠项链,晶莹剔透的露水,也会打湿毫不欢迎它们的孩子们。

做在教室里的天之骄子,用他们娇小身体里的体温、用她们的一腔热血,随意的任由时间来蒸发她们的潮湿,在衣服上,在心里!

拓宽通往小学、通向外面世界的泥泞小道,是成长在山上每个村民一辈子的期盼。

即使不能硬化路面,压实的石头土路,也是可以通车的,村民的出行就会方便很多。缩短了孩子们上学的时间。

修路,是压在山上每个人心里的一块巨石。

期盼又很无赖,近4公里没有居民的小路,跨过小河,又翻过山,山有石崖,路有壕沟,有谈何容易。

关于修路,村上也讨论过很多次,你不想我好,我也不想你舒坦,修路就要开挖占地,有经济损失的人家就是不情不愿。近的人家想少出钱、少出工,稍远的村民又认为,都是同一个村,要一视同仁,同工同款。都笑修路,有又都是同床异梦,

远亲不如近邻,但毕竟只是俗话,现实中的每个农村,都有那么几户,干当“搅屎棍”,搬弄是非,总希望邻居过的都不如她。

村民是各怀鬼胎,妒忌、小心眼,表演的活灵活现。

时过境迁,农村生活就是起起落落,部分外出务工尝到改革开放福利的村民,也带回了外面的精彩世界。也在慢慢的改变愚昧、闭塞的村民思想。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成了此次关于修路的主题思想。

干了几十年村民组长的钱大爷,也是每次修路的积极主导者,他希望趁着小敏中考的大好东风,来说服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功利千秋的修路大事。

他缓步走出人群,在太阳底下,面对大枫树下喋喋不休村民说,“大家伙,这条路,修了多少年,可现在呢?我也老了,但我还是希望,我们都把劲向一处使,拧成一股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