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敌后根据地的扩张-太平道经的消息46(1 / 2)

因为铁轨计划耽搁了几天的时间,等易飞到达幽州前线的时候,最后一战已经进入了尾声。

甚至公孙瓒在涿县城破的时候都已经自刎而亡了,而张平正指挥大军围剿最后的残余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刘关张三兄弟又一次逃脱了大乾军的追捕。

战斗结束,随着张平开始布置幽州防务,易飞也开始了他的新计划,那就是扩张敌后根据地,为下一步的战争做准备。

幽州之战是大乾目前为止经历的最艰难的一战,也是死伤最大的一战,但同时,也有无数人在困难面前脱颖而出。

从这些精干的士兵中,易飞选择了一部分适合做参谋监军工作和擅长小规模游击作战的,将他们培训了一番,然后两两搭配外放到中原去了。

在这个离开之后通讯几乎就等同于断绝的时代,也是在这个个人武力作用极其明显的时代,想要开展敌后工作不是一般的困难。

易飞外放这些人出去,并没有期望他们能够发展出多大的势力来,因为个人武力整体低微的大乾,想要在敌后有多大的发展,那并不现实。

太过高调,很容易就会被诸侯治下的武者小队给清除掉。

易飞之所以放他们出去,主要有两个目的,

其一就是宣传,要让整个中原的百姓了解真实的大乾,而不是被诸侯传播的都要妖魔化的大乾。

将大乾与诸侯统治政策对比着宣传出来,会让百姓逐渐觉醒过来。而百姓的支持与否,不仅能削弱中原诸侯动员士兵的潜力,还能削弱诸侯士兵与大乾作战的意志。

其二,是为了收集信息,包括中原各地的地形地貌,甚至是诸侯驻兵屯粮等一些关键场所的信息。

这些信息将会给大乾统一天下带来极大的助力。

而边立和赵烈,便是这些去扩张敌后根据地的战士们中的一组。

二人带着十三个普通战士,一行总共十五人,装作护卫跟随着一个普通的商队赶往了徐州。

现如今天下商队横行,为诸侯带来了巨大的税收利益,因此,他们这一路上并没有受到诸侯队伍的阻拦,反倒是碰见了几波拦路的盗匪。

不过,破财消灾之下,很轻易的就混了过去。

能够占据一地长久存在下来的盗匪,基本都是守规矩的,否则影响了各地的商业税收,诸侯和附近的世家门阀可不答应。

也不是没有诸侯主动劫掠过商队,毕竟,现如今士农工商的阶级地位,在中原还是很顽固的。

但短期收益带来的是长期商业衰落的亏损,再加上各地世家为了商业利益与诸侯产生的冲突,经过了几年的演变,便在整个天下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商业环境。

当然,这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大乾研究出来的新鲜事物如钢铁农具、牲畜、羊毛衫、纸张、书籍、食盐等东西各地诸侯和世家拒绝不了。

再加上靠军队垄断经手转卖一波的巨大利益,行商规矩才得以确立下来,

来到徐州之后,赵烈才知道大乾黄巾已经被世家门阀妖魔化到了何等程度。

官府对于传播大乾消息的管控虽然并不严格,但得益于之前的黄巾之乱再加上官府的宣传,如今在民间已经形成了大乾乃是黄巾乱兵,只会祸乱天下、行事残忍暴虐等一系列的负面认知。

如此情况下,直接传播大乾的政策,恐怕不用等官府做出反应,他们就得被乡村的百姓当场打死。

于是,二人一番商议之后,立刻改变了原有的激进做法,决定放缓队伍的发展速度,转而以收集信息为主。

至于宣传工作,自然也是要慢慢来。

做出决定后,二人打探了一下附近的消息,然后赵烈带几人采买了一些生活物资和一些妇孺奴隶当做家属,便选了一个距离大城比较远的偏僻乡村暂且定居去了。

在这里要搞宣传工作,必须要用实际行动先获得一部分人的信任才行。

而根据培训时易飞给出的意见,如今他们要做的,便是带着大乾士兵的思想和意志,重新回到百姓中去。

如此,随着时间的流逝,信任自然就建立起来了,发展便也有了根基。

而另一边,边立则是带几人扮做了行脚商,时常游走于附近几县的乡村,不断收集相关的消息。

后方的易飞陆陆续续也收到了敌后根据地建设过程中反馈过来的信息,虽然对于这个行动的困难早就有所预料,但真正展开了行动之后,易飞才发现,他还是有些低估了。

于是他立刻转变原有的思路,让敌后根据地不再急于发展,而是像赵烈一样,先行潜伏,等到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寻机发展。

传出了这道命令之后,易飞知道,短时间内这个计划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进展了。

于是便将这个计划转交给了张平,自己则是打算回返幽州,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地方能够研发一些新技术,加快一下发展速度。

可就在这个时候,张平却急匆匆的跑了过来。

“首领,大喜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