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少女的秘密148(1 / 2)

荀攸穿着大氅,走进了宫中的大门。

前面说过,长安皇宫沿用了西汉时期的布局,设计之初只是单纯作为皇家居所,功能比较单一。

而按照东汉的政治惯例,各个核心机构又得在天子附近以备随时候命,所以便只能暂时委屈一下小皇帝刘协,把长乐宫和明光宫让出来充当各个机构的办公场所。

反正现在所谓的皇家只剩他一个人,也用不了那么许多地方。

如此造成的一个后果就是,禁中与宫中的分界变得模糊起来,侍中与黄门侍郎们的工作难度增加不少,几乎成了一个体力活。

他们需要奔走在好几个庞大的宫殿群之间,将各个部门的汇总出的事务交给小皇帝定夺——虽然只是走个流程。

路过长乐宫的时候荀攸观察了一下,从董旻以骠骑将军的身份统摄朝政以来,虽然自王允以下的公卿大臣实际上都没事可干,可班还是要照上的,大伙顶着三公九卿的头衔一起枯坐度日,假装自己还拥有号令天下的权柄。

这不是在等死?

为了避嫌,他没有与任何人交谈,而是快速通过这些地方,径直来到了未央宫。

或许是已经习惯了傀儡皇帝的生活,至少从表面上看,小皇帝刘协的状态还不错,甚至还长胖了些,交谈起来对如今的局势多有好奇。

若是生在太平年岁,未必不是一个明君的好苗子,荀攸暗道,可惜生不逢时,连着几代人的烂摊子交到一个孩子的手上,他又能做什么?

不得不说,汉室真是该有此一劫

一旁西凉人担任的护卫见荀攸奏对结束,不想让小皇帝过多得知外界的消息,便催促他赶紧走人。

荀攸俯身行礼之后,抬头给另一位天子近侍使了个眼色。

侍中种辑。

不一会儿,两人很有默契地来到老地方碰头,未央宫虽然表面修缮完毕,可内里却还是有不少废弃的破旧宫殿。

种辑放轻脚步,抬手拨开一处蜘蛛网。

“如今局势何等紧张,公达怎会无事入宫?”他问得很直白。

荀攸奏对时说的那些事情属于老生常谈,可能只有消息闭塞的小皇帝会感兴趣,他却很快听出弦外之音——就是来找自己的。

“侍中自然知道这些只是官面文章,内里空空,可李文优不知道”,荀攸露出得计的神色,“所以他不会怀疑的。”

“那倒是”,种辑点点头,“不过一个五经博士而已,能懂什么官场上的事情?”

“好了”,一起鄙视完李儒的出身和见识,荀攸开始谈起正事,“我有一计,正要侍中相助方可成行!”

当初郑泰义舍诸人之中,他能借助工作名正言顺联系的,也就只有这位种辑了。

“公达快快讲来!”

种辑对这位颍川荀氏的点子王可谓心悦诚服——当初就是荀公达选中了吕布,断言董贼与他的义子无法久处,将来必有一番争斗,然后就应验了,吕布还真就拔剑砍下了董贼的首级!

直到现在他都在想,如果早点下手拉拢吕奉先,朝廷又何必沦落到这番田地

“刺杀董旻”,荀攸言简意赅,“如此董氏便再无一个可以服众的人选。”

“有李文优在,真的能做到吗?”,种辑忍不住质疑道。

从雒阳回师以来,李儒就留给整个长安城的士人一个算无遗策的印象,硬是让他们被一群败亡在即的逆贼乱军压得喘不过气来,尤其是城内外的义舍都被迫关门之后,更是连串联的场所都没有了,单个士人行动之前,都不得不先掂量掂量自己的本事。

闻言,荀攸忍不住横了他一眼。

以前每次开会叫得最凶的就是你,有什么想法第一个跳出来质疑的也是你,现在计划有了,事到临头怂的还是你!

什么虫豸!

好在荀攸养气功夫足够——或者说这么大岁数,早就知道这个世界就是有很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

(历史上刺杀失败之后,何颙、荀攸入狱,郑泰则逃脱投奔袁术,伍孚亦被董卓所杀,唯有种辑下落无记载,下次再出现已经是五年之后的郭汜营中。)

“如今韩遂马腾在侧,董氏势大,只凭北军恐怕难以正面与之抗衡”,他耐着性子给种辑分析道:“而且我们毕竟是臣子,无论如何要顾虑天子的安危,不能把天子置于危险之中,所以为今之计,只能重启之前的刺杀计划,这是最好的选择!”

见荀公达被逼的一口气说了这么多,种辑下意识点点头。

“好”,然后又皱着眉头问道:“可是谁去呢,有合适的人选吗?”

吕布这种贪得无厌又目光短浅的工具人可不是那么好找的,何况当刺客至少要能打吧,别像荆轲那样被人蛇皮走位给活生生耗死了

“有一人”,荀攸再一次顾盼四周,确定没人之后道,“是之前刺杀董贼的人选,如今依然可用。”

“谁?”,种辑问道。

“越骑校尉伍孚。”

越骑校尉乃是北军八校尉之一,除非战时,否则这八个人就是北军的最高长官,可谓位高权重。

而且董卓死后,北军与西凉军的关系变得若即若离,在这种时候,伍孚的地位就更加重要,甚至可以说是董旻和李儒最优先的拉拢对象。

这么一个香饽饽出马,就算是谨慎如李文优,恐怕也抵挡不住诱惑。

“我想让伍孚假装投靠,与董旻见面,然后对他出手”,荀攸解释道:“董旻与他兄长不同,武艺稀松平常,一对一有很大机会杀掉他!”

“如何能保证单独面对董旻?”,种辑习惯性的质疑道,“董卓前车之鉴,他未必不会加强戒备。”

“我们还有何颙,现在是骠骑将军府长史”,荀攸早有腹稿:“他可以提供董旻的行踪,还可以调走一部分守卫。”

种辑顺着荀攸的思路想下去,发现确实值得一试,开口便赞道:“公达计谋深远,果然不愧为荀氏子弟!”

扎不多德勒,大老远进宫一趟,又不是特意来听你拍马屁的。

荀攸脸上腻味的表情一闪而过,“我不能频繁到处走动,会引起怀疑,侍中要与我分头联系众人。”

种辑愕然道:“还要联系谁?”

“郑公业,万一事情不顺,他创立义舍的好名声还可以拉拢一部分士人,给大伙准备后路”,荀攸冷冷道:“李文优不是善类,若是被他发现董旻遇刺,不论生死,长安都会有一场大难!”

想起李儒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种辑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却还是忍不住嘴硬道:“难道他还敢把天子公卿全杀了不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