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 水陆并进取泸州(中) 775(1 / 2)

王友臣率两千本部匆忙逃到纳溪县,纳溪守将、向化侯谭诣大惊,慌忙通知驻守江对岸石棚镇的弟弟、慕义侯谭弘。谭诣、谭弘与兄长谭文并称“三谭”,皆是赫赫有名的夔东义军首领,与大顺军余部的刘体纯、郝摇旗、袁宗第、李来亨、党守素、塔天宝、贺珍、李复荣、马云翔,蜀中旧将王光兴合称“夔东十三家”。

在重庆万州与湖北利川接壤处,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其形圆如罗盘,习称罗针田,简称罗田。远山做屏障,近周多阡陌,罗田古镇犹如一块璀璨的翡翠镶嵌在巍峨屹立的七曜山脉。谭氏三兄弟便出生于此处的一户殷实人家,父母希望他们多读书,走科举,求取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偏偏三兄弟不是科举的料,却都爱习武、读兵书,整日与乡间子弟舞棍弄棒,尤其喜欢听老人们讲述农民造反的故事,常常在私下里对人讲,将来他们要当皇帝,要在马头场上建立皇城。慌得老父亲将三个逆子绑在院子中间的大树上狠狠地暴打。开什么玩笑!当皇帝、建皇城可是要掉脑袋的!

到了明朝末年,宦官专权、民不聊生、义军四起,谭氏三兄弟趁机起事,招兵买马、斩木为兵,很快拉起数千人的队伍,割据一方。明军围剿,三兄弟齐心协力抵抗,在万州修筑了一条从陆安桥到太白岩的城墙。清军入关后,在剃发易服的刺激下,三兄弟又举起“反清复明”的大旗,与周边的抗清力量结成联盟,即“夔东十三家”;此后,他们又投奔明朝远裔朱容藩,谭文任国子监祭酒加封涪侯、踞万县,谭诣封仁寿侯、踞巫山,谭弘封新津侯、踞忠州天字城;接着,三兄弟先后受明朝重臣吕大器节制、归顺刘文秀。

历史总是多变且无情的,曾经相亲相爱的三兄弟,却因为政治观点不合,同门相残。顺治十五年,为策应云贵,“夔东十三家”由水道袭击重庆,因清军防守严密,未能攻克。谭诣、谭弘见清军势大、滋生降清的意图,被坚决拥护大明的兄长谭文侦知,报告于主将刘体纯。得知阴谋败露,谭诣、谭弘气急败坏,先发制人,设计杀害谭文后降清。清军趁机出城反扑,“夔东十三家”被迫撤回三峡。为嘉二谭之功,清廷封谭诣为向化侯、谭弘为慕义侯。

给弟弟谭弘送过信后,谭诣又派人将卫军攻克江安县的消息报于主将王明德,然后便与总兵王友臣、冯景明商议防守纳溪之事。忽见儿子谭天叙急匆匆而来。

“可是有紧急军情?”谭诣问儿子。

“父亲,忠州的慧机禅师来了,说是有紧急事情需立即见您”,谭天叙定了定神回答。

谭氏三兄弟均为佛教徒,与渝东破山系和聚云系都有深厚交情。尤以谭诣信得最虔诚,自称养元居士。这位慧机禅师一直心系大明,与谭诣相识于夔东十三家由水道袭击重庆之时,曾作诗鼓励谭诣事主勤王、报效国恩。诗云:“沧桑世局几曾催,事主勤王正有为。惟有一瓢情不更,四时掬水当衔杯”。可此后,谭诣并未按禅师希望的那般做大明的忠臣,反而杀死兄长谭文归顺满清,心中惭愧,为求内心平和,愈发虔诚礼佛,倾心于禅修,并时时写信向慧机大师请益。大师知无不答,耐心解惑。

“哦,王总镇稍候,吾去去便来”,谭诣朝心腹冯景明便了个眼色,让他陪住王友臣,自己随儿子往偏帐走去。偏帐内,一名年近六十的老和尚正端坐着等候。老和尚本是**营山人,俗姓罗,字铁壁,生得慈眉善目,宝相庄严。

“禅师,您找我可有事吗?”谭诣恭敬地朝老和尚施了个佛礼。

“阿弥陀佛,贫僧带来了破山禅师写给令兄和居士的两首诗”,说完,慧机禅师伸开手掌,呈上一张纸帛。破山海明禅师,世称破山祖师,比慧机禅师年长几岁,是另一位有道高僧,与谭氏三兄弟关系亦是极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