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 2)

很快,春节将至。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春节就是一次大回归、大迁徙。

刚工作那几年,一诺陪渊明为老家付出很多,而婆婆却在轩轩出生后不管不问,为了照顾轩轩,一诺吃了不少苦,对公婆,一诺心里一直存着怨和恨,所以每次回老家,一诺都在自己父母家呆着,不愿去婆婆家,所以每次回老家,俩人都闹得不愉快。这个春节前,渊明又劝说一诺在他家团年,一诺思想斗争了几天,才最终答应。

下了飞机转高铁,下了高铁转汽车。他们一家三口早上九点出发,一直到晚上八点才回到老家。既然同渊明回来了,一诺也就只能放下过去,笑着不冷不热地叫了一声“爸”“妈”。这些年,儿媳妇终于踏了他们家的门,虽然郑父郑母心里有不满,但嘴上还是热情地回应着。大家寒暄了几句,郑母说:“赶了一天的路,又累又饿吧?我去给你们打水来,赶紧洗把手吃饭。”看着大家都笑脸相迎,渊明心想,他们这么多年的恩怨总算破冰了,自己一路上吊着的心终于可以落地了。

第二天,天气应景,竟然还出了暖暖的太阳。村子这些年变化大,一诺这么多年没回来过,吃过早饭,渊明很有兴致地带着她和轩轩到村子里转悠。

郑家庄二组,这个中国中部山区的一个普通小村庄,零零散散住着三十几户人家,以郑李两姓为主。对挤烦了地铁公交、听腻了汽笛喧嚣的城里人来说,这里靠山临水,山青水秀,鸡犬相闻,宁静祥和,绝对是座世外桃源。但早些年,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里人只能靠着门前的几畦水田和山上开垦的几分旱地维持基本口粮,每年卖头猪、几十只鸡作为一年的经济收入,偶尔摘些山菌、打点野货卖掉,作为额外补贴,日子过得相当凄苦。直到十多年前,新修了一条公路,开通了公共汽车,才连通村里与外面的世界。此后,村里人有的出去打工,有的包下了几座山种了茶园,有的经营起山货收购,有的跑起了运输,有的在村口开间小杂货铺……,大家的日子才逐渐开始富了起来,现在已有一多半的人家将原来低矮的房子推倒,建成二三层高的小楼。农村里,农具和农产品多,新修的房子,外表虽以楼房为主体,但格局却仍是传统的主厢房、上下结构体。由于住户不多,住的又比较零散,新修的房子都偷偷地往两边扩建了一些,这样,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宽敞的大院子,配上两扇漂亮的大铁门装点门面,门前再种上几株果树,讲究的人家,甚至还种一些观赏性植物,小日子也算美满了。渊明家的房子,也是这类格局,门口还种了两棵石榴树,寓意多子多福、红红火火,只是现在是腊月,只剩一树枯枝。

一路上,看着一幢幢漂亮的农家小楼和宁静祥和的田园风光,听渊明讲述家乡的历史与变化,感受渊明发自内心的自豪与喜悦,一诺也很为村子里的变化感到高兴,还不时和自己的家乡做对比,感叹自己老家这些年发展得慢了点。渊明却惋惜现在是冬天,到处寒山瘦水、枯枝败叶,老婆儿子看不到家乡春风化雨后满眼的新绿与生机。

接下来,一连几天,渊明都带着一诺和轩轩,在家里大黄狗的陪同下,在村前村后的山、水、田、园里转悠,在边转边聊中,一诺对公婆、对渊明也多了些理解。

腊月二十九,渊明的弟弟渊博从江城赶回来。看着渊博日渐发福的身材和凸起的啤酒肚,渊明笑着说:“渊博,女朋友还没谈,怎么就开始放纵自己的身材?”郑母心疼地皱着眉说:“每次打电话都在加班,哪里有时间谈女朋友?顿顿吃快餐,晚上还吃个宵夜,能不胖吗?”郑父脸上的皱纹纵横交错,天生一张愁苦脸,这时脸沉着、嘴角下拉,喉咙里还发出一声深深地叹息,更显得苦大仇深。听着母亲的话语,看着父亲的神情,渊博心里发紧头皮发麻,嘴上却强颜欢笑说:“以前嫌我瘦,现在长胖了,又嫌我胖,怎么怎么长都不能让你们满意呢?我怎么这么难呢?”

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一大早,村里各户农家小院都开始忙前忙后地准备中午的团年饭。十点多,渊明、渊博站在自家院子的大门外贴对联,轩轩兴奋地跑前跑后帮忙;一诺本来在厨房给婆婆打下手,听见公公在堂屋的檐廊前喊人帮忙递灯笼,又赶紧跑出来搭把手。

这时,两家动作快的小院,已经放响了鞭炮,嘭—嘭—叭—叭—,轰隆声响彻整个村落,以此向全村人宣告,自家准备团年了!随后,村子的各个角落,开始此起彼伏地响起震耳的鞭炮声,一时,宁静的村庄彻底给热闹起来。很快,郑家的厨房也准备妥当,一诺让渊明赶紧放鞭炮,宣布开饭。

今年的团年饭,总算一家人团圆了,郑父郑母很开心。开饭前,渊明让父亲先讲两句,郑父说他很自豪,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这辈子受的苦值了;渊明事业已取得成绩,但不能骄傲,要继续努力,夫妻和睦,共同把家庭经营好,把轩轩教育好……,絮絮叨叨后,话锋转向了渊博,提醒渊博虽然要趁年轻干事业,但也要考虑终身大事,赶紧找个女朋友,尽快成家;渊明作为哥哥,要多帮助渊博,尽到做兄长的义务!听到这里,一诺心里有些不高兴,想渊博都已经工作了,作为哥哥,还能怎么帮他?难道作哥哥的,一辈子都要背负帮助弟弟的义务?一桌子的菜,爷爷唠唠叨叨个没完,轩轩早就等不及,自顾自地吃起来,这时,轩轩想吃远处的酥肉条,自己夹不到,就让妈妈帮忙夹,渊明实在忍不住了,斥责轩轩说:“先听爷爷讲话,这么没礼貌!”郑父说:“孩子要吃,赶紧夹给他吃!我该说的话也说完了,总之一句话,就是希望你们都过得好,我和你妈这辈子吃的苦就算没白吃。”

吃了一会儿,渊博开始敬酒,敬完父母,又敬哥嫂。一诺最不擅长酒桌文化,觉得都是自家人,还讲这些客套和礼节,显得生分。吃到中途,渊明也拉着她和轩轩,分别敬了两位老人,又和渊博喝了一杯,一诺的任务才算完成。吃饱后,一诺和轩轩下了桌,到一边玩去了。渊明母亲也吃完,但仍坐在旁边陪着,听两个儿子讲工作上、生活上的事情。这两个孝子,自然是报喜不报忧,说是聊天,其实就是吹牛,可父母喜欢听啊,郑父郑母听得津津有味,嘴上不时附和。他们爷仨这顿饭,边吃边喝,边喝边聊,一直到下午三点多才结束。进到房间时,渊明的脸红通通,也很兴奋,和一诺搭扯了一会儿,才倒头睡觉。

三十晚上,自然是一家人围在电视机旁看春晚。看完春晚,已是凌晨时分,家家户户又开始放鞭炮迎接新的一年,整个村庄被鞭炮声包围着,轩轩实在太困,像只小憨猪似的睡着了,渊明和一诺因为鞭炮声太吵,睡不着,就躺着聊天。聊了一会儿,渊明试探着说:“一诺,我想和你商量件事儿。”一诺问:“什么事?”渊明说:“渊博开春就二十七,还没有女朋友,现在的女孩子都很现实,没房谈恋爱的资格都没有,渊博虽然工作了四年,但毕竟刚起步工资低,开销又大,也没攒到多少钱,现在江城发展不错,房价涨了不少,我想,我们先借他点钱,让他付个首付,以后再慢慢还我们,不然,他挣的钱还抵不上涨的房价。”本来一诺心情还不错,但听到他又提钱,立即就没好气,生气地问:“是不是中午吃饭时,你爸妈给你施压了?”渊明说:“都这么多年了,还你爸妈?是爸妈,没有你我!”一诺恨恨地说:“我永远都无法把他们当成我爸妈!”渊明无奈地说:“好吧好吧,你爱分就分吧,我也懒得逼你!提起你们的关系,我就头痛!”重点还没谈到,一诺就开始生气,渊明只得哄她说:“现在是新年第一天,开心点,新年新气象,别老揪着过去不放。”一诺瓮声瓮气地说:“你不惹我生气,我吃撑得慌啊,找气生?”渊明说:“我怎么舍得惹你生气?但渊博的情况你也看到,我是哥,有能力帮他时,怎能忍心袖手不管呢?我们现在还有点存款,你买的那些理财产品,没多少收益;买的股票,也没赚到钱,还不如借给渊博先买房?渊博工作不错,人又上进,晚点他自然会还我们。”一诺说:“他买了房,就要还贷款,买了房,谈了女朋友,就要结婚,结婚后的五六年里能攒下钱吗?还我们,什么时候还?十年后?你结婚时买房了吗?我都给你生了儿子,还没见你买房呢!他才二十七,急什么?”渊明说:“在大城市,他这个年龄,是不急,不是主要担心房价继续涨吗?”一诺既生气又委屈,说:“郑渊明,当初在给你家五万元建房子的时候,你是怎么答应我的?”渊明说:“这不是借吗?又不是给!”一诺说:“算利息吗?不算多,按房贷的商业利息算就行了!”渊明说:“你好意思要吗?”一诺说:“他好意思借吗?大学的生活费你给的,老家这栋房子你出钱建的,现在他买房还要你帮忙出首付,他好意思吗?”渊明生气地说:“你不借就算了,当我没说。爸妈着急,昨天喝了点酒跟我说看我们能不能给渊博借点钱,渊博自己倒说不能再麻烦我们。”一诺说:“又是你父母,真当你是只能生金蛋的鸡!”渊明生气地背过去,气呼呼地没说话,一诺也背过去,忍不住眼泪哗哗地往外流。

渊明大学毕业那年夏天,渊博初中毕业。但渊博中考分数离县重点高中录取分数差八分,为了让渊博将来考个好大学,渊明向亲戚借了五千元,帮渊博交了择校费。三年后,渊博高中毕业,高考分数只达到二本的分数线。对于农家子弟,大学学历直接关系到今后一生的命运和机会,渊明强烈要求渊博复读一年,争取下一年考上一本重点大学。那时,家里的土地收入,只能维持生计,到城里打工,父母年纪大了,不好找工作,身体也吃不消,渊明母亲还经常腹痛,不敢去医院,一直强忍着。那年过年,渊明和一诺回家讨论结婚的事,正好渊明母亲的疼痛发作,痛得额头直冒汗,渊明才知道母亲的病情,心里深深地自责与愧疚。当天将母亲送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母亲子宫里长了一个大瘤,赶紧出钱为母亲做了手术。

渊博复读一年后,如愿考上江城一所重点理工院校。这样,老郑家先后出了两个名牌大学生。那年夏天,整个村子都沸腾了,一时传为美谈。渊明父母都是地主家的孩子,在那个年代,地主家的子女,是被歧视的对象,眼看着年龄一年年地大起来,最后,在嫁到外村的热心人牵线下,两个地主家的儿女成了亲。其实,在渊明和渊博中间,本来有个女儿,但女儿两岁多时,因一次发高烧,耽误了治疗,不幸夭折。村里人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说他们上辈人当地主亏心事做多了,报应到了下辈人身上。后来,为了争口气,堵村里人的嘴,几年后,渊明母亲又生下了渊博。对这两个孩子,渊明父母看得特别紧,生怕再出意外。后来,渊明上小学,成绩名列前茅,做事也有板有眼,渊明父母死灰般的心里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苗。现今,渊明和渊博先后考上名牌大学,渊明父母,在卑微压抑地生活了几十年后,终于扬眉吐气,从此在村里人面前挺直了腰,抬起了头!

虽然心里的重担没有了,但肩上的重担却没减轻,幸好渊明和渊博年岁差的大,渊博上大学时,渊明已工作,渊明主动承担起渊博的生活费,渊博的大学学费和渊明一样,申请助学贷款。这样,两位老人的负担才彻底减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