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捐纳(1 / 2)

贾瑞留下两张一百两的银票,另一张一百两的银票到票号里兑换了一张五十两、一张二十两、两张十两的银票。

剩下的十两换成现银,准备日常小额使用,其中一些是散碎银子。

大德立国之初财政困难,曾经仿照前明发行宝钞。因为没有保证金支持,大德宝钞的命运自然跟大明宝钞一样,很不受欢迎,现在市场已经基本上不见流通。

此时来自日本和美洲的白银已经很多,银子已经成为市场流通、保值、储藏财富的主要手段。

平常的商铺里面,都有戥子称量银子。每家商铺都必备剪子,用于剪银子。甚至不少百姓出门,都经常随身带一把剪刀,用来剪银子用。

铜钱也不少,但是因为铜资源有限,铜钱发行量不足。

日本、占城、朝鲜、琉球等经常走私大德的铜钱,连改都懒得改一下,弄回去就直接当本国货币用。

天朝上国的货币,用着不丢人。

南洋一些国家、佛朗机、尼德兰、身毒、茜香国等也经常走私铜钱,回去熔铸货币或者他用。

虽然大德禁止铜钱出口,但也屡禁不止。

所以,现在大德市场的小额支付,基本上是铜钱和散碎银子并行,大额支付就是银锭和银票。

有了钱,贾瑞就奢侈一把,雇了一辆马车前往国子监,去找国子监主簿陈也俊。

主簿主管日常行政、后勤、财务之类的事情,从七品的官儿。

陈也俊是四王八公里面齐国公陈翼的后代,按辈分跟贾珍、贾琏、贾瑞同一辈分。

贾珍虽然袭爵,但是没有官职。贾琏没有袭爵,捐了一个同知,有名无实,其实没多大用。

陈也俊有实职,有俸禄,还有上升空间,所以在同辈人中,算是有些分量的人,前途看好。

不过,陈也俊跟贾珍、贾琏算是一个圈子的。贾瑞虽然跟陈也俊一起吃过酒,但只是跟着蹭吃蹭喝,终究算不上一个圈子的人。

但总算是熟人,说话方便了许多。

听贾瑞说了要捐纳,陈也俊也感到有些意外。

“二百两银子呢,老弟可要想好了。到时候不中,可是不退的。”

陈也俊对贾瑞的学问也没有信心,这样说算是好心提醒。

神京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就象青城市也不小,但是各个学校的学霸也没多少,圈子里的人也基本上都彼此知道。

京城这些学子们,谁的学问如何,有没有中举希望,圈子里面也大概都清楚。

在圈子里面,贾瑞的学问即使不算是最烂,但也没几个人关注他。

“规矩我自然懂,可是我已经二十岁了,若不是下场一试,总是个心病。我也知道自己学问寻常,但是万一走运呢。便是不中,以后也就死了心,不再想着科举,谋划其他前途。”

“唉,这就是读书人的悲哀啊。多少人在这条路上蹉跎一辈子,能够出头的终究是少数。”

“没办法,我又不是荣宁两府的人,自然不象你这样当官儿容易。”

“你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哪里知道我们这样人家的难处。我倒是喜欢你们这样的小户人家。便是清贫些,至少活得自在。”

矫情,就象那些嘴上说喜欢农村田园风光的城里人一样,真叫他到农村去,待不了几天,就会喊着叫着逃离农村。

“要不咱俩换一换?”

“哈哈哈……,好吧,说正事。按说咱们也算是知根知底的,交了银子便可,我就能办。不过你是贾家人,也该知道前祭酒李守中的事情,所以还得谨慎一些。当然,我这里是没什么阻碍的。你在这里稍后,我去找司业商议一下,尽量帮你说些好话。”

“再问一遍,真的要捐么?此刻反悔还来得及,也省得我去司业那里跑一趟。”

“捐。”

“好吧,稍候。”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