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别天真了(1 / 2)

贾瑞离开荣国府,就去了市里,准备买一些今晚上用的东西。

因为临近宁国府和荣国府,宁荣街这一带还好一些。

道路比较宽,路上的积雪也扫到了道路两边,路上没有牲口粪便。

路边的店铺,做的也是两府和附近居民的生意,来往行人穿得稍微体面些。路边乞丐不多,没发现冻死饿死的死倒儿。

出了宁荣街,就明显有些不堪。路上少数几个行人,也是破衣烂衫的。走不远就有乞丐要饭,两个捡尸人推着一辆吱嘎作响的破车,上面装了两具尸首。

京城天子脚下,虽然号称天下太平,京城繁华之地,实际上即使京城,也有很多赤贫之人。城里乞丐常见,成帮结伙的。城外流民遍地,每天都死人。

大约百年前,前明灭亡,前清入关,窃据中原,定都神京。

当时南明小朝廷还在,农民起义军也势力庞大。

大德太祖太初帝在天下大乱中崛起,先灭了南明小朝廷,后剿灭、招安了各路农民军,统一南方。

此后北伐,跟前清大战十二场,中小战无数,历经十来年,终于把前清赶回关外。又乘胜追击,收复辽东一部分。

前清退出关外之后,因为跟草原鞑靼结盟,势力仍然强大。大德也是强弩之末,无力彻底剿灭前清和鞑靼联盟,双方就此对峙至今。

目前的东北和北方局势,基本上就跟前明末期差不多,以九边为界。

王子腾巡视九边,就是北方这条边界。

前清和鞑靼贼心不死,这些年休养生息,势力不断壮大。时常南下抢掠,骚扰边疆。有时候甚至扒开边墙,进入内地,逼近京畿。

五年前那一次,甚至突破宣府,差点儿打下居庸关。

那一次是昌明太上皇御驾亲征,因为这场大败,昌明皇帝退位,成为太上皇,盛德皇帝继位。

这次帝位变化,因为发生在戊辰年,也被一些人私下称为“戊辰之变”。

这些年来,北方和东北边境一直不稳定,战事不断。

除了茜香国有时候蠢蠢欲动,小规模骚扰,西南总体上还算稳定。

南方和东南方向,虽然没有大规模战事,但是也不安宁。

日本倭寇和琉球海盗走私猖獗,沿海居民和一些缙绅大户号称海商,其实亦商亦盗。有走私生意做,就是海商。没有生意,就海上劫掠,杀人越货,假冒倭寇,成为海盗。

南洋占城、满喇甲、苏门答腊、苏禄、爪哇等小国,已经大多被佛朗机、尼德兰、伊比利亚等国占据,英吉利也占据了身毒。

这些国家不断北上,向大德渗透。或者走私,或者上岸劫掠人口贩卖和为奴。

以前南洋各国都是前明藩属,欧罗巴的西洋人占据南洋之后,藩属就不再来朝贡。大德实际上失去了这些藩属,反倒被欧罗巴人步步进逼。

如今大德的藩属,除了朝鲜,也就剩下琉球还算忠诚,但是琉球也被日本不断渗透。

虽然如此,因为经济重心早就南移,江南仍然是朝廷赋税的主要来源,也比北方富裕。不象北方那样,一遇到大旱、黄河决堤改道,往往就赤地千里,哀鸿遍野,流民遍地。

走在街上,贾瑞颇多感慨。

此时欧洲已经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是大德这里,却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

大德立国之后,为了剿灭南明残余,曾经实行一段时间的海禁政策。此后时禁时不禁,最近十几年,又实行海禁。

说它闭关锁国吧,其实也不是。

即使现在海禁时期,佛朗机、身毒等西洋人跟大德的贸易也始终不断。市舶司和沿海州县的官员,经常跟西洋人打交道,钟表等西洋货也渗透到很多有钱人家。

西洋传教士在南方一些地方建立了教堂传教,甚至京城都有传教士,一些勋贵、官宦、富商、士子都入了洋教。

要说开放吧,也是远远谈不上。

工业革命的事情,虽然现在没有这个说法,官员和朝廷虽然不完全清楚,但是也并非一无所知。一边享受钟表等西洋货,一边把那些东西斥为奇技淫巧。

以农为本,抑制工商仍然是基本国策。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科举当官才是正途,仍然是全民的共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