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后悔了么48(1 / 2)

第二天,贾瑞再次来到宁国府。

因为中举,首先到宗祠拜谢祖宗,献上祭品,通知祖宗自己已经中举,感谢祖宗保佑。

然后祭拜放在这里的父母灵位。

贾瑞的父亲当年从军,战死疆场。母亲得知噩耗后一病不起,两个月之后就撒手西去,是贾代儒夫妇把贾瑞抚养成人。

大德太祖太初皇帝立国之时,对战死、战伤的军士抚恤还挺丰厚。战殁者,朝廷抚恤家属银一百两,地方官府给丧葬银二十两,每年另给银十两。

所以,那个时候百姓从军都比较积极,对服兵役基本上不抵制。

两代皇帝过后,抚恤制度渐渐废弛。

军士死伤抚恤虽然还有,银子也拨了出去。但是户部经手,就要扒一层皮。到兵部又扒一层皮,到了各镇节度使又扒一层皮,到了下面将军手里再扒一层皮。如此层层扒皮,到了死伤军士手里,顶多就剩下十两二十两。

地方上的丧葬银,也是能克扣就克扣,能拖就拖。抚恤年例,也很少兑现。

如此下来,就很少有人从军。

于是就花钱募兵,或者干脆摊派壮丁。当了兵,饷银也不是克扣就是拖欠,没有钱练兵,战斗力也不强。所以将领们就回到老路上去,把有限的军费重点用在少数兵卒上。说是精兵,其实就是家丁。结果就是导致军队私人化,节度使军阀化,重复走前明末期军队的老路。

贾代儒家没有两府那样免赋税、兵役的特权,所以贾瑞的父亲要去当兵。没有什么像样的训练,没有像样的装备,结果就在跟鞑靼作战中阵亡,成了炮灰。

因为是荣国府和宁国府的族人,抚恤银子总算是给了五十两,万年县的二十两丧葬银也给了。抚恤年例只给了一年,以后就因为没钱,也就不了了之。

因为有两府的关系,贾代儒家还算是好的,拿到了一些。更多的人只能拿到很少一点钱,甚至拿不到钱。

有的兵卒明明战死,军官甚至谎报成逃跑投敌,吞没抚恤银子。

象贾瑞这样的家庭,若是在蓝星家乡,那就是烈属,不仅精神上褒扬,给予荣誉,经济上也进行扶助。

在这里,贾瑞也只能摇头叹息。

谁还愿意当兵啊,即使当了,也不过是当兵吃粮而已。

祭拜完毕,贾瑞就去了府里。

贾珍不在,贾蓉在跪宗祠,他要见一下秦可卿。

不为别的目的,只为了他们送了贺礼,按照礼数需要回拜一下,表示感谢。

礼法社会繁文缛节,但是礼数真的很重要。

见到秦可卿,贾瑞表示了感谢。说不上热情,也说不上冷淡,一切按照礼数走。贾瑞波澜不惊,秦可卿也平静如水,说了几句话,贾瑞就告辞离去。

关于贾蓉和贾蔷的事情,贾瑞没有提,秦可卿也没问,就好像从没发生过这件事情一样。

只是贾瑞走了之后,秦可卿呆呆坐了好一会儿,长叹一声。心里暗道:果然无情无义,当年那些海誓山盟都是假的。

到了荣国府,首先去见贾赦。

贾赦的兴致挺高,说了不少鼓励的话。

贾政当值不在家,就去见王夫人。

王夫人很和气,也是说了些客套话而已。

见贾母的时候,老太太正在跟丫鬟们玩儿牌,就说知道了,不用见面,就打发了贾瑞。

省了见面的礼节,贾瑞倒也不介意。反正我来拜见了,是你不见我的,这个就怪不了我。

剩下的就是王熙凤和李纨两家。

贾瑞单身一个男人,在内宅不便,正愁着找个婆子和丫鬟陪着,恰好见到了宝玉和迎春、探春、惜春、史湘云。

听到贾瑞说了原委,宝玉自告奋勇,就跟姑娘们带着贾瑞,首先去见了李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