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转型46(1 / 2)

第二天,贾瑞等新科举人前往礼部聚会,拜见考官,互相结识,领取赏银和服装等物品。

按照惯例,今科的考官就是新科举人们的座师,举人们都是座师的学生。

天地君亲师,尊师重道,老师的地位很高。

在座师的旗帜下,今后这些举人就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

朝廷忌惮结党,但是这种结党是合法的,皇帝也承认这种关系存在。

拜见了王印和两位副考官之后,大明宫太监戴权宣读了太上皇的旨意,不外乎是一些鼓励的话,希望公忠体国之类的场面话。

比较敏感的举子们也隐隐意识到,当今盛德帝似乎没有参与到这届科举中。

之后发了太上皇的赏银,每人内库银20两,礼部例银20两,以及服装鞋帽,笔墨纸砚等物品。

乡试结束之后是会试,因为许多举子都是外地人,往返家乡不便,所以接着就举行会试。南方的南榜举子,届时也会到京城一起参加会试。

会试考试时间定在五月的初三、初六、初九举行。

会试胜出就是进士,殿试之后排名。

一甲进士及第,二甲进士出身,三甲同进士出身。

最后是太上皇赐宴,大伙儿在一起吃吃喝喝,彼此结识。

贾瑞遇到了一个不太熟的熟人,此人就是第一天考试的时候跟他借火的黄允正。他也中举了,排在第33名,也算是说得过去的名次。

黄允正是宣府人,祖籍万全县。那里是跟草原接壤之处,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前明、前清到大德,很多战争都发生在那一带。黄允正的父亲,就是宣府军的一名游击将军。当年贾瑞的父亲,就是在万全县一带战死的。

跟贾家类似,黄家当年也有从龙之功,家族也死了不少子弟,‘如今也有渐趋衰落之势。

跟贾家不同的是,黄家现在还有几人在军中带兵,不过黄允正这一辈已经没有从军的。或者读书,或者种田,家族已经开始转型,从军功传家向耕读传家转变。

其实贾家也正在寻求转型,由军功传家向诗书传家转变。

不过这种转型并不顺利。

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列侯出身,到了林如海这一代转型,林如海探花出身,跻身文官系列,当了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是当今盛德帝的亲信,前途看好,可惜命不久矣。

贾敏嫁给林如海,贾家跟文官集团的林家联姻,向士林靠拢。

贾珠读书很好,有当文官的希望。娶了李纨,跟国子监祭酒李守中联姻,也是向士林靠拢。

贾政的学问也不错,靠祖荫得了个文官,不过贾政能力有限,在仕途上似乎难有作为。

贾敬进士出身,如今辞官修道。

戊辰之变对贾家的打击很大,在向诗书传家的转型中,遭遇了重大挫折。

军功也好,诗书也好,其实都是一种谋生手段。种地也是一种谋生手段。

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是农业社会的普遍现象。所以耕读传家也是勋贵官宦之家不被清洗,平安落地的常用路径。

两府都有田庄山林,不过没有主子直接经营,都是家奴在经管,效益也不怎么样。不管是主子还是家奴,好像都没有什么像样的人才。

所以,贾府也谈不上耕读传家。

年轻一代中,贾珍没什么出色的能力,就知道吃喝玩乐。贾琏有点儿能力,但也有限,难当大任。

贾蓉、贾蔷就是纨绔子弟,不败家就谢天谢地。

目前把希望寄托在宝玉身上,但宝玉无心读书,讨厌仕途经济之道。

所以说,贾家面子上看着还风光,实际上已经陷入危机之中。

不仅财务陷入危机,接班人上也处于危机,衰落是不可避免的。

“你们那里田亩多么?或者说,是否有大量的闲置田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