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试一次(2 / 2)

老三苏常明在镇上的打铁铺当学徒,按着规矩,学徒工满六年才能出师,出师之后还要给师傅做三年白工,苏常明肯吃苦,做事又勤快,他的师傅很喜欢他,学成之后,他就一直留在打铁铺做工。

因为当学徒的关系,兄弟三人里,只有他还没成亲。

最小的妹子叫苏金凤,苏老爷子老来得女,老两口对这个女儿宝贝得不行,毫不夸张的说,就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

苏金凤的婚事,是老两口千挑万选给找的,还是托了柳玉兰的关系,给找了一个教书先生。

这么一看,苏家的人际关系并不复杂,一家子看着也很和睦。

但是,苏老太太刘桂香却是个攀高踩低的主。

兄弟几个里,老大苏常柏最有钱,他虽不常回来,但是每次只要回村里,总是大包小包的带一大堆东西。

村里人看见了,总夸苏常柏孝顺。

老两口都好面子,心里自然偏疼这个大儿子。

尤其是刘桂香,苏常来以前读过几年书,但是一直没考上秀才,她就明里暗里的总拿这说事。三句话离不开一个钱字,就觉得苏常来花了家里这么多钱,最后连个功名都没考上,简直就是个废物。

苏常来成亲以后,刘桂香也总是挑剔苏母骆淑琴,因为这个儿媳妇不是她看中的,是苏常来自己找的。

自古婚姻皆是父母之命,她给苏常来说好的亲事,苏常来硬是给退了,非要娶骆淑琴,骆淑琴的爹娘早逝,家里只有一个兄弟,兄弟年纪小,全靠骆淑琴帮扶。

这样的人家,刘桂香怎么看得上,但是苏常来以绝食来抗议,最后没办法,她也只能应了这门亲事。

人虽然嫁过来了,但是刘桂香从来给过一个好脸色,有时候还故意磋磨骆淑琴,比如早上不给吃早饭,冬天不准用热水。

苏常来心疼媳妇,就和爹娘提了要分家。

村里其他人家也是这样,兄弟姐妹多的,成婚之后就分家单过。

刘桂香虽然答应了,分家的时候却是故意给了六亩下等田,而且还提了一个很无理的要求。就是苏常来念书时的花销,得折成银子还给她。

所以苏凝月家现在还背着五十两的巨债。五十两是什么概念,平常的人家,不吃不喝一年,也就能攒十几两银子,五十两,那得不吃不喝的攒四年。

骆淑琴之所以这么早就开始给苏凝月物色人家,也是怕她在家吃苦,想早点给女儿找户好人家。

说到这,苏凝月重重的叹了口气。

“哎,要是家里有银子,我还能想法子做点小生意,但是我家好像穷得叮当响。”

“现在我娘又着急把我嫁出去,要是我们回不去,我就真的要逃婚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苏凝月虽然满脑子都是赚钱的法子,但是她没有本钱啊,她在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也没地方去借银子。

那能怎么办,只能先保全自己,反正她是不会稀里糊涂的嫁人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