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师从天地(2 / 2)

就是靠着这些气运,姜恒的天赋被拔高了好几个层次。然后他师法天地,这才将理论化为现实,创造出可以在此界修炼的修行之法。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在最古老的时代,根本就没有修行之法,是先人总结天地的规律,方才创造出最初的修行之法。

姜恒现在,走的就是这条路。

他认为天地是由气组成的,是气的流动与演变,方才创造出天地与万事万物。而只要参悟气的变化,就能成为造物主,主宰天地万物。

基于这个理论,姜恒便开始观察天地,遂发现气是一直变化着的。正是这个变化,推动了天地的运转,故而有了白天黑夜、四时轮转……

同时,姜恒还发现,气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它以年、日为单位,每年完成一个大循环,每日完成一个小循环。

发现了规律,接下来就是将它总结出来。如此,就能得出最初,也是最契合此方天地的修行之法。

……

为了总结气变化的规律,姜恒将一个细长的木箫,笔直的插在实验室中心的地上。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捕捉气流动时的节奏,进而总结出其规律。

气是流动的,先是从天空流入大地,接着再从大地流向天空,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大循环。

将木箫插在地上,无论气是从天上向地下流动,还是从地下向天上流动,在经过木箫的时候,都会发出响声。

因气的强弱不同,这些响声也各不相同,或高或低、或急或缓。它们就是气变化时的节奏,通过聆听它们,姜恒就能总结出气变化的规律。

当然,这也就听着容易,真正开始做后就会发现这很难。毕竟,不是随便插根木箫在地上,它就能发出声音的。

气流动时是有声音的,只是这声音很微弱,近乎不可闻。木箫的作用就是放大这一声音,使其化作可以被人听到的声响。

但不是随便一根木箫,就能捕捉到气流动时所产生的声音,并将其放大的。唯有与世界密不可分的宝物,才能做到这一点。

为此,姜恒花费巨大的代价,方才寻来一点世界树的木屑。然后在制造木箫的时候,将其加入进去。

整个世界都是世界树衍生的,它可以说是天地的载体。它的木屑,自然算得上是与世界密不可分之物。

姜恒制造的木箫,哪怕只是加入了一点世界树的木屑,也因此具备了演奏世界之音的能力。

……

事实证明,姜恒的思路没错,办法也没错。将木箫插在地上后,他确实听到了世界之音。

但这声音变化的幅度很小,几乎一直处在一个节奏上。

这个结果,让姜恒大为失望。

毕竟,他是想通过世界之音节奏的变化,来总结气变化时的规律。可这世界之音一直处在一个节奏上,几乎没有变化,他还怎么总结?

返回